试题与答案

某人用绳子将一物体从水面下2m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水面下0.5m处的过程中,所用时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某人用绳子将一物体从水面下2m深处的地方匀速提到水面下0.5m处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6s,拉力F1做功的功率为9W,当物体拉到有l/5的体积露出水面时,让其静止,此时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40N,不计绳子的质量,忽略水的阻力.

求:(1)拉力F1的大小;(2)物体浸没时所受的浮力;(3)物体的密度.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3/a2fe37800250e8a7dbcdcffed149f35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

  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木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摄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萄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了微妙的作用。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水的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说是节约的典型了

  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形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了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自然界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涡流,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摘自2006年3月1日《新民晚报》,韩玉荣文,有改动)

1、第三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植物的生长是如何遵循“节约”法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仔细阅读下面句子,说说加粗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就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到的微妙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还从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了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模仿动、植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创造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并说说所举例子模仿了动、植物的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2)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

    部门有[ ]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房地产业

    D、水稻种植业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