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02年10月2日,在A省某建筑安装集团B公司承建、C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监理的宿舍二

题型:问答题

题目:

2002年10月2日,在A省某建筑安装集团B公司承建、C建设工程咨询公司监理的宿舍二期1标段工程地面上,上午7点左右,项目经理陆某电话通知公司安全科长汤某安排人拆除10号楼东面井架。汤某答应派拆井架的人员去工地。但瞿某(当过机修工,懂钳工技术,公司安全科汤某指挥在现场上的临时安全员)没有等拆除人员到现场,在10月3日上午6点左右就擅自带领季某、彭某、吴某3名架子班小工和卷扬机操作工钟某开始井架拆除作业。
10号楼东面井架高40.5m,井架外形尺寸为2.3m×2m,角刚为L75×5,钢丝绳直径为9.3mm。瞿某擅自制定拆除方法,在拆除井架天梁时,采用架设临时天梁的方式进行拆除。瞿某先将一根长约2.37m自行加工的Φ89mm×1.5mm钢管和螺纹钢焊接成临时天梁,然后他和另外3名工人站在吊篮内,并指挥卷扬机操作工钟某将他们提升至井架顶部下第二节,把自行加工制作的临时天梁搁置在井架顶部下一节腹杆上,然后把天梁上的钢丝绳拆下,将钢丝绳通过固定在井架顶部下一节主弦与腹杆上节点的上部导向轮滑(0.5t桃式开口型起重机)与临时天梁的2t闭口吊钩型起重机滑车、吊篮横梁上的滑轮串绕后,固定在搬运至吊篮内,此时临时天梁的钢管突然断裂,产生冲击,使钢丝绳和上部导向滑轮的吊钩断裂,吊篮从35.7m高处下坠。又因为井架的防坠装置失效(经检查井架的防坠落装置内部嵌满油污和垃圾,该井架养护责任人为公司架子班负责人王某和架子工孙某),造成4名拆除作业人员随吊篮一起坠落至地。事故发生后,项目部立即将4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根据上述事故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3/9eaf96925c4ce9340a0402885d32bcc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业主提供的担保。业主提供的支付保函担保金额可以按总价或分项合同价的某一百分比计算,担保期限至缺陷通知期满后6个月,并且为无条件担保,使合同双方的担保义务对等。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充乎天地之间,其气之小大——称:相称,符合

B.思之至深,以为文者之所形——气:人的气质、修养、精神力量

C.太尉以才略天下——冠:位居第一

D.将以治其文,且学为政——益:好处

2.选出与例句中“其”指代内容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A.称其气之小大

B.听其议论之宏辩

C.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3.下列各句中,与“而辙也未之见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著名的文论,作者首先具体地说明了“养气”的新含义,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修养。还论述了怎样“养气”的问题,篇末才点明文题。

B.全文以“气”为线索而展开。最后点出求见太尉的原因,是为了安邦兴国,抚四夷,使天下无忧矣。

C.刚19岁的苏辙写了这封信求见韩琦,通篇之中少见为求幸进而谀颂显达,为得功名而摇尾乞怜的俗相。相反,他以“百氏之书”为“古人之陈迹”,意欲施展才干追配古人的岸然自命之气溢于言表。

D.全文采用相互对照的写法,突出自己的游历。文章行间茂密,无懈可击,风格纡徐淡泊、秀杰清落。

5.翻译下列句子。

(1)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