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10年3月26日,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

题型:问答题

题目:

2010年3月26日,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4月7日,上海市公安系统受到表彰的2个集体和5位个人走进 东方网嘉宾聊天室,围绕“建功平安世博,谱写爱民新篇”等话题与网友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下面是这次互动的节选内容:1.阮康杰,闵行分局A派出所巡逻民警。近十年来面对外来人员集中、治安情况复杂、“110”报警次数居高不下的工作环境,他的个人处警量突破2万起,未接到一起有责投诉,其工作法在全市公安系统推广。阮康杰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说,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带着情感去做,工作自然会做好,这其中还有一个“十字工作法”,就是“审、度、闻、切、缓、引、移、 隔、和、顺”。他认为,一个警处理的好坏,关键是先把现场的情况“审核”清楚。“度”就是了解情况以后,要考虑是不是有能力及时处置,没有这个能力,就需 要跟指挥处沟通。到现场后要“闻”,多听少说注意观察,注意当事人的特点,怎么样跟他们进行沟通效果最好。举一个例子,在公交车上碰到一起假币纠纷,售票 员收到假钞后,找零给了对方,然后又觉得钱是假钞,要求对方退还,这样就发生了纠纷。阮康杰等民警到现场后,先认真听取争执双方的意见,不急着表态谁对谁 错,听清楚情况以后,才跟售票员讲,人民币是很敏感的东西,你第一时间认为这张钱是真的,才找给他零钱。你第二时间认为这张钱是假的,这就很难认可你了。 所以,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在于你在第一时间内没有认清真伪。抓住了解决事件的关键切入点,以理服人,几分钟就把问题解决了。阮康杰认为,在110接警当中,遇到的很多事情都是一些小事,但这些事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就可能激化,转化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比如他处理过的一个 110报警案,就属于小的家庭纠纷:一对来沪打工的夫妻吵架,房东打了110,要求处理问题。到了现场以后,了解到原来是女方看到男方手机里的一条信息, 就认定男方有外遇,男方怎么解释也说不清楚。对这个情况,阮康杰认为要以情动人,于是他对女方说,“这种信息不光你老公的手机有,我也收到过,你不要在 意,其实你老公也是安安分分干活的人”。在讲述过程中,这对夫妻十岁的女儿拿着水对他说:“叔叔喝水。”这是他在接警过程中很少碰到过的,他心情十分激 动,于是进一步地劝导这对夫妻,“有这么好的孩子在这个家庭当中,你们夫妻之间应该把家庭弄得和谐一些,不要因为小事情弄得家庭破裂。”后来他对女方说你 要觉得处理不好,我把你老公带到派出所里面解决,女方就说不要了,他身体也不好,我们自己会解决好问题的。阮康杰觉得,类似的事情草率处理就可能会破坏一 个家庭,反过来多讲一点,讲得细一点,就会维护一个和睦的家庭。2.徐志刚,普陀分局B派出所社区民警,基础工作扎实,热心服务群众,首创“社区信息辞典”等工作法,管理效能明显,深得群众赞誉,曾当选上海市民“我最喜爱的社区民警”、优秀军转干部。徐志刚所在社区治安比较复杂,但在社区民警的努力下,这个社区已经成为一个市级平安社区和文明社区,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徐志刚说,社区里面有精神病患者,也有受过各类处分的居民。刚去的时候不了解情况,非常担忧,后来他抓住了几点开展工作:一是紧紧依靠组织,遇到问题及时 向所里的领导反映,所领导会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二是紧紧依靠社区里面的各种力量,比如居委会、物业、业主委员会,包括楼组长。因为他们对社区的情况比较 了解。一个社区五六千居民,却只有几位社区民警,所以要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比如说居委会在群防群治方面可以提供帮助,物业保安在夜巡逻当中可以提供帮 助。三是自己要有过硬的作风。徐志刚认为,别人提供帮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己要付出努力。比如说,针对当时入室盗窃案件比较多、技防设施比较差的情况, 在春节前,他带领治保主任还有协管员挨家挨户发告知单,要求大家把门窗修好,防止入室盗窃的事件发生,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此外,社区警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实有人口调查的全覆盖,这也是世博安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这方面徐志刚做了一些尝试:第一个阶段叫做分类管理。把采集 到的社区信息制作成卡片,上面有房东的信息还有房客的信息。根据不同的治安威胁等级把卡片做成不同的颜色,贴在墙上一目了然,对外来人口管理起到了比较好 的作用。但这样也有问题:做成的卡片要更新比较麻烦,而且随着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墙上放不下了怎么办,还有就是贴在墙上不容易保密。所以,第二阶段他考虑 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编个程序,把这些卡片中的信息存储在电脑中,这样既便于保密,更新起来也快,检索也方便。他将这个想法与所里领导进行了沟通,于是所里 提供了一台数码相机和一台电脑,他建立起了信息辞典。信息辞典涵盖了社区里面的所有人、事、物等相关信息,还配备了图片,这样一来,社区的情况调阅起来特 别直观,也特别方便。3.李捷,杨浦分局C派出所所长。面对辖区内棚户简屋多、无业人员和来沪人员多等情况,她带领全所民警坚持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成效明显,连续四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派出所。个人曾当选市“三八红旗手”。李捷一开始是不太愿意当所长的。她说,她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跟别人打交道,特别是不愿意和上层领导打交道。后来到了指挥处,从事文字工作,再后来到 某派出所当教导员,非常开心。当时领导问她愿不愿意当所长,她说不愿意,就当教导员。所以,李捷当时调到C派出所是当教导员,但由于前所长有其他的工作安 排,于是安排她当所长。开始她觉得压力比较大。局长找她谈话,说你在上面锻炼过,在下面也锻炼过,相信你能行的。领导给了她很大的信心。到了C街道,很多 老百姓说,上面能够安排一个女所长到我们这里来当领导,这个所长肯定是了不得的,他们朴实的话语也给了她很大的信心。担任所长期间,李捷切身感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派出所每个星期四都有所领导的接待,当时C街道老百姓听说有一个女所长过来,有些问题虽然已经反映了,都愿 意再跟她说一下,哪怕是没有解决,心里也特别踏实,认为所长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她第一次到派出所值班的时候,有一个突发警情,指挥中心让她到现场处置,当 时有同事跟她说,李所你不要去,去了一个女所长弄堂要堵塞的。后来她还是决定去,没想到去了以后,老百姓自发给她让出一条道,偶尔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旁 边就有其他老百姓的声音说,“所长来了,我们就听所长的”,感受非常的真切。2009年为配合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C派出所辖区有一千多户要被拆迁。这些被拆迁户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离异家庭,还有正在监狱服刑的。但在C派出所动 迁指挥部的领导下,最后辖区内一千多户居民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在这当中的100多个日日夜夜,C派出所的民警付出了很多。对一些比较强悍或者不是特别讲道理的人,李捷认为态度要比较严厉。她刚到派出所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喝醉酒的人来派出所里闹事,她认为这时对这些人比 较客气的话,这些人会天天来。于是派出所民警对这些喝醉酒闹事的人采取了约束措施,事后必须做笔录,写出悔过书。这样一来,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李捷认 为,公安机关是一个执法的机关,应该有一些威慑力,特别是基层派出所,讲法的时候一定要讲法,讲情的时候一定要合情合理合法。4.陈栋,静安分局D支队交警。坚持认真上岗、标准作业,在静安区北京西路、胶州路口执勤点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被网民称为“最帅交警”。曾当选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市新长征突击手。陈栋说,作为一名交警,他的确可以按照信号灯的规律进行指挥,但这样的话,有可能会导致道路上车流的拥堵。如果用手势代替,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拥堵的情 况。而且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烦躁心理,他们知道交警在努力为上海的交通作出贡献。所以他在指挥的时候,更多的用手势代替信号灯。双休日的时候,陈栋会到路上测一下车流量,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创出了“靠前一步工作法”。通过一些手势的指引,可以在特定路口的红灯期间,使右转弯的车 辆迅速通过路口。这也是他在自己休息的时候,步量了马路上比较常见的车型,比如普桑、桑塔纳3000的车长、车间距,另外还有两个路口的距离,总结出了这 样的方法。静安区作为上海比较繁华的地方,面对的外来宾客比较多,人群素质也比较高,执法时必须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所以,陈栋等交警在日常工作当中,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要规范,必须懂得一些礼仪用词,在外企、外国人比较多的路段执勤,甚至需要一些外语方面的知识。5.赵凤良,消防总队E支队车站中队副班长。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正在山东老家休假的赵凤良第一时间返沪随队赴川,直接参加了多次救援行动,被公安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曾当选市新长征突击手。回忆当时参加汶川大地震抢险救援的情景时,赵凤良说,当时他正在家休假,从电视中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情况,他打电话给中队指导员,说自己工作有经验,是党员 又是班长,一定要让他参加抗震救灾工作。过了几天他又打了一个电话,指导员说队伍要开赴四川,于是他马上返回上海。当时赵凤良没有坐上飞机,坐了汽车,凌 晨一点到了上海,队伍已经在集合准备出发了。上海去了400多人,其中赵凤良等200多人是直接开往映秀镇。他们到的时候,车开不进去,只能把装备背过 去,每个人背的装备有50多公斤,走了5个多小时,70公里,第二天到了映秀,当时映秀已是一片废墟了。大家带着先进的仪器去搜救被埋人员,最后救了23 人,其中包括被埋时间长达124小时的蒋宇航。搜救蒋宇航时,赵凤良第一时间发现下面有被埋人员,听着像有人在说话,但他一个人不敢确定,怕是假象,于是 特别叫了队长过去听,确定下面有人。蒋宇航被埋的具体位置大家不大清楚,是一个五层楼塌下来的,最后花了19个小时,才把他救了出来。面对抗震救灾或者抢险救灾这样的危险和困难时,赵凤良说,说不怕,是假的,每个人都怕的,但你来不及怕。当时人民群众生命受到威胁,我们必须要把人救出来。6.说到上海的交通,不能不提到高架。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之一的交警总队高架支队F大队大队长纪春俊介绍了F大队的工作情况。他说,F大队主要承担 南北高架道路以及与之相连的卢浦大桥和4座立交(含29个上下匝道)共计32公里的交通管理任务,管辖的区域都是城市快速通道的中枢神经和大动脉。高架执 勤的特点有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一个“点”,按照市局、总队的要求,“点”主要是高峰的时段、平峰的时段,在规定的“点”上进行排堵疏导,接受广大市民或者 驾驶员的求助,并提供帮助。再有就是“段”,对管段里面的情况要了如指掌。还有就是“线”上,前后左右都要看到是否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所有的闸口,眼睛能 看到的上闸口、下闸口都要在掌控之中。南北高架是上海唯一一个南北向的主干道,管理的强度和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按照市局和总队的要求,F大队提出了联动机制,高架和地面进行道路、闸道的各方面 联动,比如说地面有什么意外的情况,下闸口不畅的时候,要主动跟地面联系,以最快的时间使主干道通畅,另外,如果高架发生意外,也要主动跟地面沟通,及时 进行分流,让广大驾驶员在第一时间了解高架跟地面的交通流量情况。此外,高架的车流量比较大,而且车辆的横距比较小,如何第一时间发挥牵引的作用?如果等待牵引车,可能耗时比较长。为此,F大队从瑞典引进了比较成熟的方 法,采用两轮牵引,遇到车辆抛锚或出现事故时,就先把车辆牵引到不影响交通的斑马线区域,或者是外侧的车道,使主干道尽快畅通。两轮牵引要求两名民警排牵 引绳,在比较紧急的情况下会借用社会车辆的力量,在第一时间把车辆牵引到不影响交通的地方,以最快的时间为广大的驾驶员和市民提供出行的方便。7.刑侦总队G支队是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之一。说到刑侦总队,大家都会想到803,G支队政委张炯炜在接受采访时说,803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队 伍,参与实战、服务实战,指导上海重大案件的实践。如果大家感觉它比较神秘或者风光,主要是受到广播连续剧《刑警803》的影响。在工作当中,在破案过程当中,G支队的刑警们感受更多的是压力,但破案之后却能体会到别人无法体会到的欣喜,觉得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G支队现在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都跟传统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刑事犯罪也在不断变化。在很多年之前,疑似命案失踪人口比较少,但随着社会的 发展,这类疑似命案越来越多。市委、市局领导非常关心与人民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命案调查,有一位市委领导专门作出批示,在整个上海市绝对不能出现被忽视的 屈死的冤魂。所以,G支队逐步研究,制定了疑似被侵害人员的案件侦查,加强了无名尸体的检查。以前是等案件发生,看到尸体,有命案发生之后才开始调查,但 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G支队从可疑的线索开始着手进行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扩大嫌疑人的范围,去侦破一些原来可能会被遗漏的案件。在G支队发展当中,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神探、名探,他们都是新一代的刑警们崇拜的偶像。新一代的刑警也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向老前辈学习。张炯 炜政委认为,老刑警的身上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忠诚。他们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忠诚。第二,是敬业精神。当时他们的工作条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好,也 没有那么多先进的科学装备,完全靠两只手、两只脚,边走、边摸、边问才能把案件侦破。第三,是智慧。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这是非常 不容易的。新一代的刑警完全继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张炯炜政委觉得,新时代的刑警,有朝气,有闯劲,有不服输 的劲,虽然前面树立了很多的丰碑,但他们有信心,有勇气不断地超越前辈,不断创造更辉煌的803的明天。8.胡 * * * * 接见了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并作了重要讲话。胡 * * 说,长期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武警官兵牢记宗旨、恪尽职守,顽强拼搏、 默默奉献,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事迹感人的先进模范,这次受到表彰的同志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以自己的实 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胡 * * 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武警官兵都要以爱民模范为榜样,始终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自觉 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忠实履行职责,严格依法办事,热情服务群众,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三、申论要求

根据“给定资料”的内容,概括上海公安系统爱民模范的优秀品质。(15分)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50字。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3/83db3f3c4327ccdd369ae8af9aa9eb8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

A teacher stood in front of his history class of twenty students just before handing out(分发) the final exam. His students sat quietly and waited for him to speak.

“It’s been a pleasure teaching you this term,” he said. “You’ve all worked very hard, so I have a pleasant surprise for you. Everyone who chooses not to take the final exam will get a ‘B’ for the course.”

Most of the students jumped out of their seats. They thanked the teacher happily, and walked out of the classroom. Only a few students stayed. The teacher looked at them. “This is your last chance,” he said. “Does anyone else want to leave?” All the students there stayed in their seats and took out their pencils.

The teacher smiled. “Congratulations (祝贺),” he said. “I’m glad to see you believe in yourselves. You all get ‘A’ s.”

小题1: This story most probably took place ________.

A.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B.in the middle of the term

C.at the end of the term

D.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小题2:Most of the students got Grade ________.

A.‘A’

B.‘B’

C.‘C’

D.‘F’小题3: Why did some students stay in their seats?

A.Because they wanted to take the exam.

B.Because the teacher told them to stay in their class.

C.Because they were afraid to leave.

D.Because they didn’t have anything to do.小题4: 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who stayed in the classroom ‘A’ s because ________.

A.the teacher liked them

B.they were cleverer than the other students

C.they believed in themselves

D.they studied hard小题5: The underlined word “them” in Paragraph 3 refers to “________”.

A.students staying in their seats

B.students leaving the classroom

C.their seats

D.all the students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