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滋水涵木法又称______法、______法。

题型:填空题

题目:

滋水涵木法又称______法、______法。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3/335125450f29e98ebd04ff1a551701d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解析:[知识点] 中药不良反应的病因学分类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材料四: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4分)

(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家庭改革后的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      )也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

(3)臣本布衣,(      )耕于南阳

(4)遂许先帝以驱驰(      )

2.下列句中画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 来 )光先帝遗德

    B.( 以致 )塞忠谏之路也

    C.先帝不( 认为 )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 把 )大事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4.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