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

题型:综合

题目: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28分)

资料《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7 “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________气候向__________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________ 的地域分异规律。(6分)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8分)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8分)

(4)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6分)

答案:

(1)温带季风(2分)  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2分)  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地)(2分) 

(2)①遥感(RS)(2分)    ②耕地(2分)     ③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2分)  ④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2分) 

(3)Ⅰ类侵蚀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Ⅱ类侵蚀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8分)

(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草场破坏;过度垦殖,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得6分)

题目分析:

(1)结合中国区域地理可以得出内蒙古东部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自然景观从东向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材料二图示,未利用土地、水域、草地面积在减少,建设用地、林地、耕地面积在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增加最多。未利用土地、水域、草地面积在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3)内蒙古东部地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图示区域的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所以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的侵蚀作用。该区域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风力强劲,所以Ⅰ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作用。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本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大量的毁草开荒,过渡的农垦,加上本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会导致土地沙化,过渡农垦,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过渡灌溉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半湿润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试题推荐
题型:实验题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Ⅰ.提取叶绿素

绿色叶片提取液→过滤液→浓缩液→叶绿素粗产品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_____________食品,否则____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