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题型:问答题

题目: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请运用马克思土义哲学有关原理回答下述问题: (1)为什么说思维的真理性问题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2)如何理解在实践中证明白己思维的现实性和此岸性 (3)怎样做才能既坚持实践标准的唯物论,又坚持实践标准的辩证法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2/c2757ee338090809a8b4b406268f770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错解析: 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法规定,从欧盟进口的货物,如果未使用木质包装材料,进口时需提供由出口商出具的《非木质包装声明书》。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某校初三(2)班的师生到距离10千米的山区植树,出发1个半小时后,张锦同学骑自行车从学校按原路追赶队伍,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植树地点,如果张锦同学骑车的速度比队伍步行的速度的2倍还多2千米。

(1)队伍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张锦骑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2)如果张锦同学要提前10分钟到达植树地点,那么他骑车的速度应比原速度快(    )千米。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结在人间    庐______

 (2)亭亭净植      植______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5.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