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从属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

题型:多项选择题

题目:

下列关于行政行为从属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政行为必须在行政首长指令的范围内实施

C.行政行为一经作出,相对人必须遵守和服从

D.行政行为是受法律约束的行为

答案:

参考答案:A,D

解析:行政行为的从属性表现为:(1)行政行为的实施有法律依据。(2)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施。(3)任何违法、越权的行为都是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1.连续一周,全城媒体天天都发布2006年本地中考高考招生的信息。这不禁让人想到近十多年来,广州小学生中招生考试制度大变革起码有四五次之多,让人眼花缭乱。恢复高考后,广州长期实行“一考定终身”,全市小学毕业生参加各区的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的程度要让孩子之间以0.5分之差来决胜负。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部分实施电脑派位;2002年,广州为“减负”全部实施“电脑派位”,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如释重负。但笔者在一次采访时,一个小女孩哭着问;“姐姐,我的成绩很好,这是我努力了6年的结果,但是为什么不让我考试,就把我派位到一所差学校为什么连一个拼搏的机会都不给我我6年的努力白费了……”孩子的话言犹在耳。第二年广州又恢复了“特长生”制度,瞬息间羊城内外遍布各种名为“兴趣班”实为“特长生速成班”的培训点,少年宫空前火爆。到2006年又恢复了停止多年的“推荐生”制度。由于有几家名校撤销初中部,无数家长领着孩子轮番赶考名校“换船出海”开办的“公助民办名校”初中部的招生考试。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反映了广州教育的蓬勃发展。但我们可以看到,每次变革都会有一批人的利益受到影响,比如多年准备应试的孩子失去了考试的机会。而对孩子而言,受教育几乎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了,尤其是在广州这种人才竞争高度激烈的城市,一个环节上的教育水平很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升学深造之路是通衢还是蜀道。每次升学考试择校对于考生来说都似乎是面临着一次人生的转折。2.一位旅美教育学专家反思中国高考制度时说,高考好像是制约人才资源发展的瓶颈,“瓶口外——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引导着全国的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为一个目的,培养一流考生;瓶口内——按照陈旧而落后的评价体系去扩大招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的学生’。”3.对很多考生来说,高考好比一把双刃剑,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每天起早贪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很多学校毕业班学生高考重压下的真实写照。“举步维艰…进展缓慢”,一位教育界人士这样形容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他说,为追求高升学率,不少学校压缩正常教学时间,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复习备考。老师拼命“满堂灌”,根本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弱。对高三学生而言,他们普遍有着这样的压力:父母亲人的期望、老师的期待以及同学之间的对比。由此要么导致学生产生虚荣心或对自己期待过高,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渺茫。这些压力的形成,固然有着社会现实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但将之绝对化,也表明了学生本身的不成熟。4.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社会一直将有幸能被大学录取的少数人称为“天之骄子”,很多因出身和地位而无法取得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年中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27万人,比例是21:1。如今这些人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数量的快速增长,当年考大学的高淘汰率已不复存在。5.中国高等学校自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新生,当年,全国高校就扩招了45万新生,增长幅度为42%。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早在2000年高考录取率就已提高到65%,这意味着100个高中生中,有65个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全国平均录取率从1998年的36%提高到2001年的57%,各地差距也在迅速缩小,国家近年来每年都扩招20%以上。6.2003年,教育部实行的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改革,允许北大、清华、北京师范大学等20所著名高校,自主录取5%的新生。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高考制度的松动,也是中国促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历史性突破。更多才华出众的中学生,在分数略低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进入理想的高校。但是,5%的自主权却也让大学校长们大伤脑筋:如何保证不让自主权变成腐败的土壤,成为关系和金钱的通道7.随着一些高考舞弊事件的曝光,人们对泄露考题和徇私枉法的行为非常愤慨。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现行的高考制度,是目前保证教育公正的唯一办法,是保障全体公民平等地受教育权方面比较合适的一种设计。确实有一部分特殊人才,不适应这种考试,而被抛在高等教育之外,但这个问题有关部门早已有所重视。诸如保送生制度,都是针对这些弊病而提出的针对性措施,但近年来对保送生制度的叫停,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只有高考这种形式,才能保障每个学生真正地有平等地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8.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从精英教育真正转变为全民教育的现实情况下,初级和中等教育还只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走。因为在中国目前城乡教育有着天壤之别的情况下,死读几门核心课,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子弟来说,才能保证他们真正有机会参与相对公平的竞争。客观而言,现行的高考制度,承担了其所不能承受之重:高考制度的最大问题,在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从而导致“千军万马只能过独木桥”。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如果无力送孩子上大学将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他们宁愿举债也要供养孩子读大学。而这样做的结果是,混淆了大学投资的义务主体,培养了一些大学生的懒情思想。其实,即使在发达国家,学费也是一种投资;如果大学生认为家长供养自己读书天经地义,或者认为社会应该承担自己上大学的费用,缺乏回报意识,这样的孩子不读大学也罢。10.为鼓励素质教育,革除“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弊端,从2004年高考开始,上海市教委将尝试在高中试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考查后进行录取的做法,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1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城乡二元结构被真正打破,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真正摆脱精英教育的窠臼,使个人的发展不再受地域和城乡的束缚,个人的发展机会实现了真正的平等,高考也就不再会成为所谓“人生第一考”的尴尬。一位高三老师曾提出“享受高考”的说法。在他看来,高考不仅是一场成绩上的选拔,还是一场心理的竞争,而心理力量恰恰是一个人多年经历的整合。可以想象,当摆脱了目前附属在高考制度上的种种不合理因素之后,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变成“万紫千红总是春”。12.北师大教授、博导郑日昌认为,“减负”减不下来,与考试制度、升学制度、社会的人才观都有关系。从考试方面说,现在考试的最大毛病是死记硬背的多,背的多了,负担自然就重。现在的考试增加了能力考查,高考增加了考试次数,但即使将来都考能力了,也有负担问题。从用人机制上说,流行看法是学历越高越好,有博士不用硕士,有本科不用专科。但最根本的原因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群众需要有关。我国高校招生太少。国外大学能招几万人,校园面积、教学楼也不见得比我们大多少。高校资源本来就少,又没有合理配置。资源利用率太低。13.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具备以下条件的考生可以加分:(1)评选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省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以上者;(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 (含)以上称号并经省级招生委员会在报考当年组织测试、认定的考生。14.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竞相举办选优考,为应对庞大的考生群,许多学校不得不提高“门槛”,教育界人士担忧——“自主招生”几乎变成“小高考”。元旦前后,5所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有3所接踵举行选优考,应试考生无不逾千,规模之大令人惊讶。有家长评论,如此规模的选优考,仿佛是在秋季高考前,各校先行组织了“小高考”。某校招办主任更烦恼,感叹“成本太高了”。他说,依照5%的比例,学校可自主招生的人数不过一两百,但报名者数千。学校从命题、组考到评判,从集中专家审核、复核到校方斟酌取舍,事务之庞杂繁重,甚至超过9月的正式招生。更让高校头疼的是,在个别人心中,较之过去保送生制度的弊端,自主招生会更有“窟窿”可钻,每年“招呼电话”源源不断,导致各校不得不提高考试的门槛,给学生们排个座次,求个公平。15.一位广西考生2005年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但附加条件是必须交10万元,否则领不到录取通知书。这一公开索贿的丑闻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震撼。利用政策漏洞进行暗箱操作,违规招生,牟取暴利,也引发了人们对高考制度和教育界的信任危机。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一现象并非孤立,甚至可以说只是冰山一角。的确,北航丑闻还在沸沸扬扬,《华商报》又揭出了西安科技大学2万元换录取通知书的黑幕,西安财经学院也有学生举报收取3万元才肯录取第二志愿。一位经常采访高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记者披露,高校往往在定向招生计划、使用机动指标降分录取、少数民族预科生指标分配、特长生招生、保送生资格选拔、补录等方面做些手脚,从中牟利。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陶东风认为,这种弊端主要来自于录取制度还不够公开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考生常常成为被“宰”的对象,学校招生有自主性的项目并不会公开,例如调档的标准、特长生的“特长”很多都不公之于众,而学校的自我监督又无法应对一些自律不严的招生人员。因此,陶教授呼吁:只有信息公开与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才能有效遏制教育腐败。16.高考刚刚结束,文本农村一位70多岁的老者居然收到了某职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为何出现这样滑稽的事情江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刚刚结束,又到了招生骗子漫天撒网的时候了尸原来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过是招生骗子骗财的方式之一。每年高考结束到新生报到之间的三个月都是招生骗子们最活跃的时候,黑龙江省一位考生家长说:高招期间,学校周围的宾馆里住满了各种“校方代表”、“招生顾问”,其中大多都是高招“掮客”。

用1000字左右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Many of the activities performed during th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re still being conducted in(1),but in much greater depth than before. During this phase, the analyst must become fully aware of the (2) and must develop enough knowledge about the (3)and the existing systems to enable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be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Besides the(4)for process and data of current system, the deliverable from this phase also includes the(5)for the proposed system.

空白(1)处填()

A.analysis phase

B.designphase

C.implementationphase

D.maintenancephase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