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反映

题型:名词解释

题目:

反映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2/3e52212ec9eec0e32dbb4fb30647ed8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4。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 

(2)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

(3)买首五百金(      )  

(4)鸣不能通其意(    )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