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它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

题型:默写题

题目:

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它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                  ,脉脉不得语”;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                     ”;李白《将进酒》中的“                       ,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公宿处今尚在,                         ”,“云青青兮欲雨,                         ”,“世间行乐亦如此,                          ”;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                          ”;秦观《鹊桥仙》中的“                                     ,忍顾鹊桥归路”;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            ”,“白露横江,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              ”。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2/2eb4eb2b2e6a748f37450c08dbaf7f1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小;内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一绝缘细杆的两端各固定着一个小球,两小球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处于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开始时,细杆与电场方向垂直,即在图中Ⅰ所示的位置;接着使细杆绕其中心转过90°,到达图中Ⅱ所示的位置;最后,使细杆移到图中Ⅲ所示的位置.以W1表示细杆由位置Ⅰ到位置Ⅱ过程中电场力对两小球所做的功,W2表示细杆由位置Ⅱ到位置Ⅲ过程中电场力对两小球所做的功,则有(  )

A.W1=0,W2≠0

B.W1=0,W2=0

C.W1≠0,W2=0

D.W1≠0,W2≠0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