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舆论是不能“制造”的 沈敏特 ①我们不仅常常听到,并且已十分适应和习惯了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一)舆论是不能“制造”的

沈敏特

①我们不仅常常听到,并且已十分适应和习惯了这样的词语,即每当要做一件大事时,运作策划中会有这样一个环节,我们理所当然称之为“大造舆论”;至于很多商业或娱乐行业的炒作中,更把“大造舆论”作为重要手段。 

②但是,舆论是不能制造的;可以制造出来的,绝不是舆论。

③上溯历史,中国确有“大造舆论”的传统。如我们最熟悉的陈胜要称王大楚,就让亲信装神弄鬼,燃起篝火,假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叫声。还有制造舆论的最经典例证,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专门给他老子制作的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量制造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舆论”。袁世凯于是放心大胆地加快了登基步伐,结果也加快了走向覆灭的步伐,创造了一个王朝寿命最短(八十三天)的“吉尼斯纪录”。这种“大造”,确有一时之效,而最终的效果是制造了自己的覆灭。

④热衷于“大造舆论”者的心理前提,是对“大造舆论”的一种依赖性迷信,总以为这种按自己利益需要所制造出来的“舆论”,具有神奇的魔力。殊不知,这种人为“大造”的舆论,会有一时之效,归根到底却是始于欺人而终于自欺。舆论的本质是民心、民情、民意,只有背弃人民,才需要“大造舆论”。

⑤时至今日,网络固然也可以利用来“制造舆论”,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看到大量“制造”出来的“舆论”;但人们同样可以在网络上看到更多真正承载着民心、民情、民意的舆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使舆论发挥出这样的功能,在这六十年中是空前的。没有网络,南京市江宁区那位房产局局长的贪污行为能如此快速地揭露出来吗?没有网络,弱女子邓玉娇会获得无罪判决吗?网络使舆论自下而上、自然生成的特征获得了难以阻挡的发挥,它送给舆论最重要的礼物就是:难以阻挡!                         

(选自2010年第19期《凤凰周刊》,选文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后回答,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中两个“难以阻挡”的含义。(4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1/48dee447696416ab9f708934a94bd94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 相互;静止 (2) 不能;舱外真空 (温度低,辐射强)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痰湿质辨识要点为()。

A.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额部油脂分泌多,上眼睑比别人肿,嘴里有粘粘的感觉,舌苔厚腻

B.容易疲乏,容易气短,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喜欢安静、懒得说话,说话声音低弱无力,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

C.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耐受不了寒冷,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大便稀溏,性格沉静、内向

D.感到手脚心发热,感到眼睛干涩,感到口燥咽干、总想喝水,皮肤干燥,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E体态适中,面色肤色润泽,头发较密有光泽,精力充沛,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适应能力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