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假如你是某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处理干群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上,材料11对你有哪些启示 [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假如你是某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处理干群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上,材料11对你有哪些启示
[要求] 概述准确,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字数不多于300字。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1/2eff8303c62f28a6cb262440a0bcaad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1)经济效果原理;(2)边际平衡原理;(3)价值转移原理。

试题推荐
题型:实验题

(14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  ①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

(2) 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红色。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

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为5℃,与水发生水解反应.

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 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论述题

材料一、《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这就是被称为“世界水利科技文化鼻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该水利枢纽主要由鱼嘴岛、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蜀地自古旱涝不保,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邀集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发现只有打通玉垒山才可从根本上解决旱涝灾害,这是治理水患的关键。于是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山口——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宝瓶口工程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为保证水流充沛,李冰父子率众在江心建成一个狭长的小岛——鱼嘴岛,把江流分为内外两江。在鱼嘴岛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兼具泻洪排沙功效,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故取名“飞沙堰”。材料二.都江堰科学利用特殊的地形、水脉,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互相制约、协调运行,形成完整的生态水系。以不破坏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高度协和统一。历经2260多年,古堰的工程布局没有改变,“深淘滩、低做堰”、“因势利导、因水制宜”、“遇弯截流、逢正抽心”等中华水文化思想及治水方略更臻完善。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灌溉系统,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结合材料说明李冰治水的唯物论思想并用辩证法观点分析都江堰的修建过程是怎样做到统筹兼顾的。(13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下列机械抗阻训练操作程序不正确的描述是()

A.强度:依训练的目的、损伤恢复阶段、患者身体状况决定,一般分为亚极量和极量

B.负荷量:初始一般以最大负荷量进行,重复10次,即10RM

C.重复次数:增加肌力为目的时,重复次数应大于20~30次

D.组数:每一训练段中由一定重复次数组成、间有休息的训练单位。训练组数×每组重复次数为总重复次数

E.运动范围:包括短弧活动范围和全关节活动范围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