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起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日“行”,徐行日“步”,疾行日“趋”,疾趋日“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关,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即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关于善,道家容美无走。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徨、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 “徒跣”一词,原意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人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各项正确的是______。

A.在古代,在帝王面前要“疾趋”,但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帝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
B.在官场,县令拜谒知府时若行步迟缓,须由知府的守门人加以斥责
C.“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是当时的循礼行为
D.汉末至魏晋时代,具有较高修养和气质风度的人往往步行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30/fcd09a5168d05cb31b776d7b613a1be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12;7(2)ABD(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工业污染源少)。(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考生文件夹中有Excel 工作表如下:

按下列要求完成如下操作: 1.打开考生文件夹中的工作簿文档EXCEL.xls,将工作表Sheetl更名为“教师信息表”。 2.在数据清单后追加一条记录:陶成烈理学院副教授1965-8-16硕士。 3.在数据清单中,筛选出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职称为“教授”,学历是“博士”的教师名单。要求将筛选条件建立在数据清单下方,筛选结果显示在区域A18:E22中。 4.将数据清单复制到Sheet2中。 5.用“分类汇总”方法统计各种学历的人数。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