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资料: ①CO2与足

题型:实验题

题目: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资料:

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

②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将一瓶饮料冷藏24小时(未结冰),开封后取一定量样品加入到盛有过量NaOH溶液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作待测液.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②的名称分别为                           .加入足量盐酸,仪器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反应后持续缓缓通入空气,若缺少装置A,则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饮料未冷藏,则实验结果        

(3)装置D的作用是                            ,若冷藏温度过低,饮料结冰,则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若不测定C中BaCO3的质量,只测定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则实验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                                        

(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是          (填字母)

a、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b、在A~B之间添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c、在B~C之间添加盛有NaHCO3的洗气装置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9/9d184efc57bc136dfa5dd51926ac175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E

试题推荐
题型:读图填空题

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mol/L蔗糖溶液和0.5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在A、B、C中,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在0.3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_________,在0.5mol/L尿素溶液中的是___________。

(2)ab段的下降速度较ae段的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ef段的细胞体积变化为_______;cd段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0.5moL/L。

(3)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图中添加上0.5mol/L蔗糖溶液中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哲学

1919年的冬天,已经发表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问题小说的十九岁的冰心,很偶然地,看到了一个十分新鲜的名字——泰戈尔,当她读着那些关于上帝、神、生命、死亡和不朽的爱等等富于哲理而又十分清新美妙的词句的时候,这位十九岁姑娘那颗敏感、善良的心里,充满了虔诚的感动。而泰戈尔的思想,同样使她觉得与自己的思想十分合拍,觉得自己的思想与泰戈尔的思想“在‘梵’中合一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也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冰心在协和女大理预科这所教会学校里,学习了西方的“梵”学——《圣经》。

东方哲理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和西方的《圣经》,都对着她歌唱上帝的爱、神的爱、大自然的爱、人类的爱、不朽的爱;歌唱永生、死亡、幸福、受苦、沉默等等。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在上面生存的世界到底是欢乐的还是烦闷的?年轻的女作家冰心,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于是,她在1920年的八、九月间,连续写了三篇思索性的散文:《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线》和《画——诗》。

  最使冰心费神的是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既然每一个人的生命,最终都要匆匆地归结为死亡,既然世上所有的惊才、绝艳、丰功、伟业,一遇见死亡,就立即倒下,化为尘土,那么,“这样的人生,有什么趣味?纵然抱着极大的愿力,又有什么用处?又有什么结果?到头也不过是归于虚空,不但我是虚空,万物也是虚空。”(《“无限之生”的界线》)

冰心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更多地表现在她的一些小说里。

1921年年初,冰心在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之后不久,发表了一系列的小说:《超人》《世

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月光》等。其中《超人》引起强烈的反响,小说男主人公何彬,是生活在似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一样的土地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患有阴郁症的一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冰心想用母爱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像何彬这样的患着忧郁症的青年人。这正如她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中,想用童心这一个无病不治的药方来医治凌瑜这样的患有厌世症的青年人一样。这是她的善良愿望,她希望像何彬这样的同时代人,能够从苦闷、悲哀、抑郁、幻灭的精神境界中摆脱出来,重新走上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人类的道路。

冰心在为同时代人医治时代病的时候,也把求援的手,伸向了美丽的大自然。冰心认为大自然是灿烂庄严的,而寄居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却有许多的烦恼,还人为地造出来了许多的什么贫富、智愚、劳逸、苦乐等等。这种人类社会与美丽的大自然不相和谐的思想,在短篇小说《月光》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月光》中的那位青年维因,他觉得社会是充满了悲凄苦痛的,他本人生活在这个人类社会里,既乏味又无聊,他很想把自己与美丽的大自然调和起来。这种思想发展到极端,就使他想要选择一处极美的风景,在他的内心与大自然高度协调的时候,骤然地结束掉自己的生命。

既然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那么,烦闷的情绪大概就是永远难以避免的了。每当冰心这位年轻的女哲人想到这里的时候,她就用积极的态度来提醒着自己:“我的心啊!警醒着,不要卷在虚无的漩涡里!”(《繁星•五三》)

有人在熟读了冰心的诗作之后,会说她是一位诗人;而有人在看完了冰心的清新优美

的散文之后,又称她是一位散文家;而从冰心以“问题小说”步上文坛看,又称她是一位小说家。无论是她的诗作、散文或小说,在思想风格与艺术风格两方面,都充分地表现出了冰心“这一个”。那就是:有一种互相矛盾的心理,常常困扰着大学时代的冰心——使她在歌颂快乐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忧愁;在歌唱幻想的时候,也不曾忘记了失望。这种互相矛盾的心理,逐渐地形成了冰心许多断断续续的思想和观念,于是它们便像深深的流泉一样,从冰心那颗聪慧的头脑里,潺潺地流向她那清秀的笔端。

(节选自《冰心传》)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冰心是因为看到了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探索人生道路出发,以写作“问题小说”步入文坛的。

B.在接触泰戈尔的诗句和思想之前,冰心的作品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C.1920年八、九月间冰心连续写了《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无限之生”的界限》《画——诗》等三篇散文表达她学习《圣经》和读泰戈尔的感受。

D.冰心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作家。她的作品,不论是她的问题小说,哲理散文,还是清新的小诗,都体现着一种博大精深的爱。E.当冰心发现母爱、童心、大自然,都不能完全解除青年人的时代病时,也曾被烦闷苦恼的情绪所困扰,但她始终不放弃希望。

小题2:青年时期的冰心思想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她对人生社会有哪些思考?(6分)

小题3:在这篇传记里,作者对冰心的称呼在不断地变换,请举例说明为什么?(6分)

小题4:作者曾在写作本文前征求了传主的意见,冰心只是说:“真,我希望写得能够像我。”

你觉得本文达到了冰心的要求吗?为什么?(8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