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

题型:综合题

题目: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1465369564474.7
机制面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20476766330.5
缫丝业华商厂出口量(担)30394175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
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
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85154181.2
火柴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
水泥业华商厂产量(吨)68190279.4
机械采煤业华商厂产量(吨)89145162.3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三: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征产生的历史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8分)

答案:

(1)①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②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

④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重工业发展迅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加剧。(每点2分,任意4点即可)

(2)特征: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②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

③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3分,每点1分)

原因:①“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及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

③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6分,每点2分)

(3)评价:①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推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8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

(1)该问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世界贸易总额增加;“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

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产品价格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垄断组织产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该问考查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1895—1899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内地丝车数迅速增加说明内地的企业发展较快;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联系19世纪末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3)该问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作出全面评价。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