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乌鸦 叶延滨 1.“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有溶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乌鸦

叶延滨

  1.“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这样的诗句,今天读来是很怀旧的了。大概城里长大的人,多年已没见过这番情形:太阳西斜,落进苍虬大树的剪影中;西坠的太阳象是被那些枪刺般的老树枝划伤,红霞尽染;霞光召来归鸦,黑压压的一片翅膀,驮着暮色,在一片哇哇的乌鸦叫声中,鸦翅连成一片,让城市罩上了夜的长纱巾。那是南方叫成都的这座古城给我的童年留下的背景。读臧克家先生的诗后才知道这在北方也是老城的风情。夕阳归鸦,让每个离去的一天,都变得情绵绵,意长长,思悠悠了。

  2.只是后来,鸦群渐渐消失。不知是从哪一天起,暮色不再由鸦群驮来,而是从下班高峰滚滚车流的尾气中升起来;弥漫于大街,淹没了楼群,抹去了夕照和星光。城市是越来越大了, * * 房长成了高楼,小胡同长成了马路;而那些苍苍莽莽的树林却被水泥块挤得一天天地消失了,缩小成窗上的小盆景和墙上的装饰画。乌鸦哪里去了?

  3.乌鸦大概是最早让人们驱赶,继而消失于我们视野的鸟。后来,讨人喜欢的花喜鹊,让人歌唱的老鹰,都远离我们,不再生动头顶的天空了只有鸟市里出卖歌喉和羽毛的小鸟,才快乐地生活在笼子里,成为人类爱鸟的证明。进入人类生活的圈子,对于鸟儿来说,实在是一种冒险。今天,只有高贵到天鹅这样的身份,有时才敢冒险成为城市的客人。一只天鹅光临公园的湖泊,会让一个城市震动:天鹅的确高贵得让人们高兴,高兴有这样一个客人来证明人类对于鸟类的爱心。至于其他的鸟儿,一旦误入城市,无声无息地消失,就是现代最正常的方式。啊,黄昏溶尽归鸦的翅膀,已成了昨日的古典美。

  4.乌鸦在城市消失了。因为它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与群体相应的树林;还因为它丑,不能成为鸟市上的商品。商业化的过程,看来不仅让人自己的生活列入了账单,也将自然物种的取舍列入账单。当然,这话也别说得太绝对,在这个庞大的都市,还有顽强的生命与人共居。在我的窗外,对面大楼六层楼的窗户边上,有一只弯水管头,大概原来是个排水口,废弃了,一段时间没有水从那弯道口流出来。今天我发现,一只小麻雀从那管口飞出来。啊,它已经把这截高楼上的空管口变成它的窝,而且每天夕阳的余晖会让这节铁管子反射 * * 的光,虽说只是一瞬……

1.1段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段中说:“后来,讨人喜欢的花喜鹊,让人歌唱的老鹰,都远离我们,不再生动头顶的天空了。”句中生动”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段中写白天鹅光临公园的湖泊带来的轰动,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段中交代了乌鸦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段中对弯道口小麻雀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8/57945d7041fc5aa8bc693bae570ede6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C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