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精段精析。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精段精析。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要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国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该句话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请指出下面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竹画没有西洋的竹画“逼真”。

B.墨色只是一种颜色。

C.中国的竹画不讲究“形似”而讲求的是“神似”。

D.中国人崇尚的竹画是“墨竹”。

4.第一节“依样画葫芦”上的引号表示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知道中国画竹有名的有哪些人吗?你还能写出两个带有“竹”的诗句或成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8/358c71b0b617f2faf5838e68c9d8144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①我国公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自由权利,并且有制度、法律和物质来保障。这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的表现。②公民政治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权利的绝对性。绝...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下 面材料讨论的是语文课改中的问题,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不超过60字的文字。

  适应与转化,是辩证法运用于语文课程改革要坚持的根本原理。所谓适应,是“教”要适应“学”。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过于强调学生的学要适应老师的教,其本质是强调內因(学生的学)要适应外因(老师的教)。新课程的教学,在于要创造更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的教,体现的是创造性利用外因和改造外因以适应内因。所谓转化,是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适应是转化的基础。如果教师的教不能促进学生的学,当然就不能实现这种转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