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We thought it was he who did it, but it

题型:选择题

题目:

We thought it was he who did it, but it _________ that he wasn’t even there.

A.turned up

B.turned down

C.turned off

D.turned out

答案:

答案:D

题目分析:考察动词短语辨析。A出现,调高;B拒绝;调低;C关闭;D结果是,原来是,证明是;句意:我原以为就是他做了这件事情,但是结果证明他甚至都没有到那里。根据句意说明D正确。

点评:动词短语是高考常考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学习:1.在每个部分找出自己最熟悉或者最理解的短语,并根据该短语助记总体意思;2.熟记动词本身所具有的全部意思;3.重点根据小品词在该项中的总体意思结合动词本身的意思,理解自己最不理解和不熟悉的短语4.脱离汉语,只看英语动词短语,并放到具体句子和场景中认识动词短语5.注意有些短语意义很接近, 这要结合例句和上下文掌握它们的用法。

试题推荐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积累(13分)

(1)关关雎鸠,         。(《关雎》)(1分)

(2)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2分)

(3)子曰:“岁寒,    。”(《论语》)形象地阐述了身处浊世更显君子风范的哲理。(1分)

(4)一代雄才曹操的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例如《观沧海》气势恢宏、包容天地万

象,“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2分)

(5)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婉约词含蓄婉转,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豪放词

率直粗犷,如辛弃疾的“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2分)

(6)古诗词中,化用前人诗文的妙例很多。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

化用了“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苏轼《水调歌头》的“但愿人长久,       ”,

是从“隔千里兮共明月”脱化而来的。(3分)

(7)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南宋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描写的雨景最接近?(2

分)

A.巴山夜雨涨秋池

B.春潮带雨晚来急

C.萧萧暗雨打窗声

D.天街小雨润如酥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