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颠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回响。钟声嘹亮。    

  ……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    

  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    

  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    

  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深深地叹息;    

  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    

  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    

  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    

  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1.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头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玛丽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对玛丽亚的描写采用的是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7/fda64c12963f8dac4284d95d225fca7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A、汽车匀速转弯,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A不合题意.B、苹果自由落地,是一个加速运动,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不合题意.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运动,其运动方向不断发...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

(1)硝酸铵属于化肥中的______(填序号).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2)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3)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NH4NO3+NaOH=NaNO3+NH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______(选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查看答案
题型:完形填空

根据内容提示完成句子(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不少于3个词,不超过5个词。)

小题1:To the north of the city, most of the 10,000 miners __________(被营救)the coal mines there.

小题2:__________(埋头工作) for so many years,the scientist succeeded at last.

小题3:I knew it would help us _____________(实现我们的梦想)making black and white people equal. 

小题4:She started singing to the baby and was__________(报以微笑). 

小题5:When he heard about the bad news he _________(大哭起来).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13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胡适不顾夫人的劝阻弃学从政,傅斯年一反“考史不著史”的风格撰写《东北史纲》,顾颉刚转向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材料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相继奔赴延安和重庆,这两地成为抗战期间历史研究的两大中心。……两个中心,两支队伍,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又相互激荡,共同推进了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地位与特点是什么?有何社会价值?(4分)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史学研究发生的变化。(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延安和重庆得到发展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史学发展与时代变迁关系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