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湘黔、浙赣、京广线交会的城市是[ ] A.株洲 B.长沙 C.怀化 D.杭州

题型:选择题

题目:

湘黔、浙赣、京广线交会的城市是[ ]

A.株洲

B.长沙

C.怀化

D.杭州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7/1c93b5512e2f61624e7e3f9a3bd671d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解析: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五迟,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脚软、肌肉软。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与思考

1.“地球之肺”

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有关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在1996~1997年间,亚马孙地区农民为开垦耕地和牧场,放火焚烧森林的次数较以前增加了50%以上。许多大火是为了清理旧牧场和一些不太重要的林区,但大约有1/3的大火是用来开垦原始森林的。垦荒是这个地区热带雨林被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巴西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这里的热带雨林。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亚马孙河的热带雨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型首都-- 巴西利亚

当你乘坐飞机在巴西上空飞行至南纬47°、西经15°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地面上也有一架飞机,这就是呈鸟状设计的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巴西利亚建立于1956年(1960年成为首都),位于巴西高原上,海拔1170米,距离海岸1000千米。作为首都,巴西利亚是国家的行政中心。建立巴西利亚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巴西内陆地区,它的建立体现了巴西发展、进步的愿望。巴西利亚整体形态由垂直交叉的两条轴线贯通整个城市,看上去就像一架飞机或者一只大鸟向着西南方向飞行。主轴线长6千米,宽350米,主要作行政用途;商业区与住宅区以教堂和学校为中心分布在四个扇型区里,沿着20千米长的横轴线拓展。两条轴线的交叉点宽度是其他地方的两倍,以确保高效的交通管理。“鸟头”是巴西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和国会政府首脑机关所在地,“鸟身”是政府各部门办公大楼、大教堂和国家剧院,向南北伸展长达16千米的“两翼”是平坦宽阔的立体公路。和谐的纪念性建筑群使城市显得整齐对称,远景也十分美观。在宽阔的广场区域里,摩天大楼高耸的方型楼体在圆滑表面的平衡下创造出一幅和谐的城市画面,这已经成为巴西新首都的典型象征。

思考:(1)巴西为什么把新首都建立在巴西高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西利亚整体形态似飞机状,其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喻户晓的巴西足球和桑巴舞

一提到巴西,人们首先会想到巴西的足球。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在街头、海滩,到处都可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们,穿着背心短裤,甚至赤着脚在踢球、抢球,行人和车辆要给球让路。每逢足球比赛,即使是大雨滂沱,球场上也座无虚席,男女老幼淋着雨兴致勃勃地观看。由此可见,足球活动在巴西人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16世纪起,起源于非洲西海岸的桑巴舞随黑奴传到巴西。它吸收了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舞蹈和音乐艺术的风格,演变成巴西的桑巴舞。这种舞蹈紧张、欢快、热烈活泼,舞蹈者的每一块肌肉都在跳动,因而不同于一般的轻歌曼舞。跳桑巴舞,对巴西人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西的狂欢节已离不开桑巴舞,桑巴舞成为巴西狂欢节的代言词。巴西人说“没有桑巴舞,就不存在狂欢节”,甚至说“桑巴舞已渗透到巴西人的血液中”。思考:有人说,足球和桑巴舞最能表现出巴西人的性格特点。你认为巴西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1)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2)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某某,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贵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3) 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我真想把课本煮了熬汤喝,像皮皮鲁那样,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4)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5)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台下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我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单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缓而又焦虑、掺杂着心疼与希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6) 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个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握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瞧催眠用上的极大喜悦,与泪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霎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的重要。心中渐渐清晰地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以读读到研究生。

(7)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事又怎样的父母,从懵懵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这座桥,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小题1:“我”因打碎了花瓶而受到母亲责骂在听完“我”“振振有词”的对答后,母亲为何“忍不住扑哧笑了”?(2分)

小题2:第(2)段作者主要用了                       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2分)

小题3:你认为:“我”由“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读到研究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4:读完此文后,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要说,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写下来(3分)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阅读下列关于以快速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的项目计划管理的叙述,回答问题1和问题2。
希赛公司公司的谢工程师正在承接一个商业信息系统的开发任务,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需要估算完成项目的时间进度。由于希赛公司公司近年来已经为采用快速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提供了较好的规范、工具和辅助环境。谢工程师在开发此项目中准备采用图22-4的开发方法模型。


根据开发方法模型,谢工程师在分析本项目的进度时,列出了三方面的任务:
(1)系统开发任务主线。即快速原型法开发时的每一个工作步骤及其时间量估计。
A.需求分析阶段15天,形成“形式化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拟采用系统规格说明书流程图与结构化正文等作为主要描述工具)。
B1:快速原型生成阶段。第1次生成可运行系统原型约为5天(拟采用公司提供的系统开发规范语言转换描述后加以执行),生成可运行的原型。
B2:用户试用原型阶段。第1次用户试用约为10天,通过试用得到用户修改意见。
B3:修改需求分析阶段。第1次修改估计为3天,产生修改后的形式化的需求。
这里B1~B3步骤还要继续循环反复,根据以往经验,谢工程师估计最少还需要循环3次,其中快速原型生成分别需3天、2天和1天,用户试用分别需4天、2天和1天,修改需求分析分别需2天和1天(最后一次已无修改意见)。
最多还可能需循环7次,但在最后四次循环中,每次循环中快速原型生成,用户试用,修改需求分析都只需要1天就可以了。
C.确定原型阶段6天,通过与用户共同讨论分析,确定出“有效的形式化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将对此规格说明书表示满意)。
D.优化执行阶段5天,即使用公司的辅助开发环境,把“有效的形式化需求规格说明书”转化成为可高效执行的源程序。
E1.运行调整阶段,第1次估计需8天,通过运行获得需调整的意见。
E2.维护性优化执行阶段。第1次估计需2天。产生调整后的可高效运行的源程序。
同样,这里的步骤E1和E2可能还要继续反复循环,根据经验估计最少还需1次,其中需运行调整测试2天(无调整意见,不需要维护性优化执行),最多可能还需2次,这时运行调整、维护性优化执行各需加上2天时间。
F.用户确认生效阶段,估计为6天,最终获得可供正式投入运行的系统。
(2)文档生成任务。希赛公司公司十分强调加强对快速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的文档工作。谢工程师认为需求分析文档,原型及用户修改意见文档,有效需求分析文档,高效执行源程序文档,调整意见文档,用户生效意见及正式运行系统的文档等都应在上述A~F阶段内相应同时完成。但是还需要考虑下列文档:
G.用户使用说明书,约需12天完成。
H.用户操作与维护说明书,约需12天完成。
(3)用户培训任务。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随时加强对用户的若干环节的培训,包括
I.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始后12天,才能正式对用户培训。
J.用户试用培训10天。
K.用户理解需求规范、系统的各类特征及确定原型等培训共28天。
L.用户各类操作和使用方面的培训14天。
M.用户常规维护等培训10天。
根据这三类任务,可以大致获得下列的任务进度,如图22-5所示。

【问题2】
可能的关键路径是什么 (用英文字母序列列出)
在最理想和保守的估计中加速开发进度要着重抓的共同环节是哪些请用50字以内文字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