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4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4分)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小题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人之为学(为:求,做)        B、虽子羔、原宪之贤(虽:虽然)

C、独学无友(独:一个人)    D、庶几可得十之五六(庶几:差不多)

小题2:对短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的道理。一个人做学问求进取,若不能前进必然后退。

B.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就应该独立来学习,不能和无车马之资的人一起学习。

C.这篇短文关于“不日进则日退”这一问题文章从三方面进行论述。

D.本文阐述了学习的态度、方法,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6/a35810a5ea57d8b2bbd7fe98eb55a08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当木箱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此时没有摩擦力,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0N;当木箱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200N;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摩擦力大小...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课文摘录: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火车、轮船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机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可以从保留至今的老电影、老照片里,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