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患者,男,35岁,农民,因间歇性发热3个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蜱叮咬后出现发热,最高

题型: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题目:

患者,男,35岁,农民,因间歇性发热3个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蜱叮咬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8℃。高热持续1周左右骤降至正常,伴大汗。数天后又上升到39℃左右。伴四肢肌肉酸痛、乏力。平素体健。近来无疫水接触史。查体T38.8℃,P92次/分,R22次/分,BP110/75mmHg,神清,精神软,颜面及结膜充血,无焦痂、溃疡。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肝右肋下1.5cm,质软,无压痛,脾肋下未及。肝肾无叩击痛,四肢无畸形,肌力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5.8×109/L,N70%,L30%,PLT150×109,RBC4.8×1012。TBIL60μmol/L,外斐氏试验OXk1:160。

确诊首选的检查是()

A.头颅CT

B.血培养

C.肾功能检测

D.血涂片检测回归热螺旋体

E.出、凝血时间测定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4/e500b5638661ad443f44b653b81d032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状态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查看答案
题型: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毛 * * 《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__________,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一产妇,孕2产1,38岁,于妊娠35周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检查:宫高30cm,先露头,胎心140次/分,下肢浮肿(++),BPl60/110mmHg,尿蛋白(+),住院治疗2天突然发生剧烈腹痛,2小时后突然胎心消失,子宫底显著升高,达35cm。腹部检查:子宫体呈持续性收缩变硬,并有压痛,宫缩间歇期间收缩的子宫体不能完全放松,BP90/60mmHg,面色苍白, * * 少量出血,宫口未开。

宜诊断为()

A.正常位置的胎盘早期剥离

B.胎盘边缘静脉窦破裂

C.前置胎盘

D.子宫破裂

E.前置血管破裂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