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高血压病伴心动过缓() A.美托洛尔 B.双氢克尿噻 C.心痛定 D.卡托普利 E.

题型:单项选择题 B型题

题目:

高血压病伴心动过缓()

A.美托洛尔

B.双氢克尿噻

C.心痛定

D.卡托普利

E.哌唑嗪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4/99eeddc7313354a445a73272923f678c.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培学》则说大者重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的一层通常白色而紧贴壳的内壁的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有的则微带黄色。从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特称假种皮。真正的果肉倒是前面说的连同果壳丢弃的那一层膜。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味甜微酸,适宜生食。有的纯甜。早熟品种则酸味较强。荔枝晒干或烘干,肉就成红褐色,完全失去洁白的面貌。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 (宋蔡襄),“颠坑仆谷相枕藉”,“惊尘溅血流千载”(宋苏轼)。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好,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的不易。

荔枝的核就是种子,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少数品种为绿色。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小题1:节选部分的说明顺序是( )

A.由远及近

B.由表及里

C.由实及虚

D.由虚及实小题2:下列对荔枝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荔枝的大小一般在二十克左右,如果达到四十克以上,就称得上“大荔”了。

B.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说“莹白如冰雪”的荔肉是荔枝的假种皮,并非荔肉。真正的荔肉其实早在食用之前,就被人扔掉了。

C.荔枝不耐贮藏,所以古代北方的人想吃荔枝,必须用快马飞骑日夜传递。

D.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因而不能种植。小题3:文中引用诗词典故,下列对其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明代徐勃的一首《咏荔枝膜》,是为了进一步印证白居易所言“膜如此绡”的正确性。

B.作者引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既从侧面写出了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又含有凭吊古代和讽刺唐代统治者的意味。

C.课外多次引用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既有助于说明荔枝的有关特征,又增强了说明的二生动性和艺术性。

D.作者引用《四川果树良种图谱》和《中国果树栽培学》中有关荔枝大小的内容,意在表明自己博学多识,是有关荔枝种植方面的专家。

查看答案
题型:默写题

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

1.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2.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杜牧在《赤壁》中揭示英雄与机遇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出了落花飘零却昂扬向上的精神,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现出对于不幸的离人同情的句子是:                                    

6.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                                  ”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

7.醇香浓烈,文坛酒味千年不淡,浪漫潇洒的李白曾“举杯邀明月”;报国心切的辛弃疾曾醉梦军营,遭贬却仍旷达的欧阳修曾坦言“醉翁”的情趣“                                   ”。

8.“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们一定要在亲人们健在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报答、关心、孝顺他们,不要等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才去后悔。那样,一切都晚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