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春雨梨花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小题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小题2:本文写的是春天的梨花,看过后,你能联想到《春》中的哪两个情节?请具体写出来。

小题3: 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小题4: 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小题5:本文中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外,还大量引用了古代诗词,你认为引用这些诗词有哪些作用?

小题6: 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7: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梨花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是生活中纯洁、美好的事物的象征

小题2:描写梨花的第五段与“春花图”都具体写了花;文中在雨中描写花,同时也写了春雨,使人联想到“春雨图”,都抓住了春雨的特点,多而连绵

小题3: 记叙了作者去梨乡的心情和内心的想法

小题4: 沉醉于这美好的景象之中

小题5:引用诗词,对梨花进行赞美,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说明对梨花的赞颂是古已有之的

小题6: 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小题7:喜爱、赞美之情

小题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细读文章,揣摩文意,围绕“梨花”象征美好的事物阐述即可。

小题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必须熟记《春》中5图,而与之相对的是《春花图》。具体赏析即可。

小题3: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细读该文段把握关键词句析即可。

小题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揣摩字里行间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对在梨花林中的所感所想,有合理的想象。

小题5: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与主题有关,本文主题是在赞美梨花,所有的表达方式都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都是在赞美梨花,引用古诗词是为了表明,梨花在古代都开始受到赞美。

小题6: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揣摩字里行间作者流露出的情感,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7: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与主题有关,本文主题是在赞美梨花,所有的表达方式都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都是在赞美梨花。

试题推荐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填空

小题1:夕阳西下,                 。   

小题2:                ,江春入旧年。

小题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表达对不幸遭贬的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的句子                                                 

小题4:唐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从诗人创造的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心情的两句是:“                                             。”

小题5:登高极目,世间山水尽收眼底。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            ,”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有关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该行为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

B.如果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则该行为视同有效的法律行为,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C.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自被撤销之日起无效

D.如果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个月,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