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读下面地理景观模式示意图,AB表示昏线,H1和H2分别代表当地对流层的高度,此时

题型:综合

题目:

读下面地理景观模式示意图,AB表示昏线,H1和H2分别代表当地对流层的高度,此时南极圈以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回答:

(1)此时a角的度数          。北京时间是                    。(2分)

(2)A、B两地对流层H1和H2厚薄关系是                     。(1分)

(3)海洋C处此时气压中心的性质是         ,简述其成因                。(2分)

(4)D处此时气候特点是                          。(1分)

(5)请在下图中画出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2分)

(6)该日,当太阳直射西10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1分)

(7)若该日甲地(20,50)的昼长为10时47分,则乙地(20,130)的昼长为               。(1分)

(8)请分析六个月后,下列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地区亚欧大陆东岸10~20之间地区非洲大陆东岸10~20之间地区
气候

特征

  
主要

成因

  

答案:

(1)23.5º,    12 月  22 日  14 时

(2)H1<H2

(3)低压 成因北半球冬季,海上气温比同纬度陆地高,形成低压

(4)温和多雨   (5)略

(6)3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或180°经线向西至30经线

(7)13时13分

(8)

地区亚欧大陆东岸10°N-20°N之间地区非洲大陆东岸10°S-20°S之间地区
气候特征高温多雨高温干燥
主要成因受夏季风影响受信风带控制

题目分析:

(1)由此时南极圈形成极昼,因此北半球的冬至。故昏钱与经线交角为23.5º。AB为昏线,与赤道相交点为18点,因此180º此时为18点可推,北京时间为12 月22日 14 时。

(2)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越强,因此对流的厚度随纬度增大而降低,H2的纬度较低,对流层最厚。因此,H1<H2。

(3)由题中信息此时南极圈形成极昼,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比陆地偏高,气压偏低,因此海洋形成低压。

(4)由D地处于30 º到40 º大陆的西岸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由于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该地此时受盛行西风影响,因此冬季温多雨。

(5)由AB为昏线,可知180 º与昏线相交于赤道,南极圈形成极昼可画如下。

(6)太阳直射西十区的中央经线,说明此时150ºW为12点,0小时经线为相对经线即30ºE,因此新的一天范围为30ºE向东到180º。

(7)南北纬相同度数的纬线上的昼长之和为24小时。因此20ºS昼长为24-10小时47分。为13小时13分。

(8)由信息可知六个月后为夏至,为北半球的夏季。亚欧大陆东岸10°N-20°N之间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西南季风影响。非洲大陆东岸10°S-20°S之间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受东南信风控制,高温少雨。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