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摆渡老人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______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22/953f5a0225c69abbd3ff339d6c139ad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自然原因:从地形上看,这两大地区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丘陵,地面破碎,沟谷多、坡度大,水土易流失;从气候上看,我国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动...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24分)

笑者

[德国]海恩里克·波尔

①每当有人问起我干哪一行时,我就会满面通红,口结不已。我很羡慕作家、泥水匠、理发师,因为他们的职业不言自明,无需冗言解释,而叫我回答这类问题,却感到十分局促:我是个笑者。一旦招认了,我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你是这样谋生的吗”时,又得老老实实地再招认一次:“是的。”

②我的确靠发笑谋生,而且笑得很好。我既非戏剧中的小丑,又不是滑稽演员我只是个优秀的笑者。我并不感觉开心,我表演开心。我像罗马帝王一样地笑,或者笑得像个敏感的小男生,我发出十七世纪的笑声,与发出十九世纪的同样自在,如果场合需要,我一路笑尽所有的世纪,所有的社会阶层,所有不同的年龄。就像修皮鞋的,这不过是我练出的一种技能。在我的心胸中,怀抱了美洲的笑声,非洲的笑声,白种人、红种人与黄种人的笑声——只要报酬合宜,在导演的要求之下,我的笑声就能轰然而出。我在唱片里笑,在录音带中笑,电视导播对我也蛮尊重的。我凄惨地笑,适度地笑,神经地笑;我笑得像个电车上的剪票员或像杂货店里的帮工。简言之,无论何时需要何种笑声——我都得笑。

③特别是我还有一项专长——擅发传染性的笑声,对三四流的滑稽演员而言,我更是不可缺少的帮手了,这类演员很怕观众会错过他们说的关键性笑话,因此多半的晚上我都在夜总会里充当不动声色的捧场者,我的职责就是在表演节目嫌弱的当儿,发出传染性的笑声。这种笑声必须小心地在时机上扣得很准;我的放声纵笑不能来得太早,也不可来得过迟,必须恰是时候;在事先排练好的节骨眼儿上,我放声一笑,整个观众的轰笑也会响彻全场,台上说的笑话也才给救了起来。至于我呢,则拖着疲惫的身心来到衣帽间,穿上大衣,庆幸自己总算下班了。回到家中,总会发现有电报在等着我:“即刻需要你的笑声。星期二录音。”

④简直不必说,当我下了班或休假的时候,我是一点也不想笑的;牛仔巴不得能忘却牛群,泥水匠希望忘掉灰泥,我觉得这都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我自己工作之余就从来不笑。我是个严肃的人,不少人甚至认为我是个悲观厌世的人。在我们婚姻生活的头几年中,我妻子常会对我说:“笑几声嘛!”但后来她就认清了我是无法满足她这个愿望的。我能在全然的肃穆中放松脸部紧绷的肌肉与磨损的精力,我就会觉得快乐。是真的,连别人的笑声我都受不了,因为那太令我想到自己的职业。所以说,我们的婚姻是十分静寂的,因为连我妻子也忘了怎么笑了。我们谈话声调很低,因为我痛恨夜总会里的喧嚣,还有录音间中不时充斥的闹声。我常怀疑自己可曾真正笑过。我想没有。我的兄弟姊妹始终认为我是个老气横秋的孩子。不错,我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笑,但我却从没听过自己的笑声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每当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时,我就会十分局促,是因为我羡慕作家等高贵的职业,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卑。

B.作者特别强调“我”既不是戏剧中的小丑,又不是滑稽演员,意在表明“我”并不是为艺术而笑,就是为了谋生。

C.“电视导播对我也蛮尊重的”,表明“我”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也得到了电视艺术家的敬重。

D.下班回到家中,“总会发现有电报在等着我”,因此,“我”感到自己的特长大有市场,不会失业,心里很愉快。E. 小说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暗藏着人物内心的波澜与挣扎;在直白质朴的语言里,蕴含着“我”的痛苦与无奈。

小题2:文中写道“我只是个优秀的笑者”,“我”的“优秀”表现在哪里?请分条概括。(6分)

小题3:作者在第②段中不惜笔墨详写“我”的笑,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小题4:生活中的“我”为什么安静、不笑?(3分)

小题5:(1)结尾“但我却从没听过自己的笑声”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2)说说小说结尾的好处。(6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