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______=()20=______折=______:30=______%

题型:填空题

题目:

20÷______=
(  )
20
=______折=______:30=______%=0.5.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9/4c29761ec8ca6d7df234423c047e2ee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B题目分析:句意:他记录了 * * 在会议上所说的。That那; what pron. 什么,所……的事物; where哪里;when何时。所以选B。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材料一 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l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验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验,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作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 * * 、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规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以怎样特有的方式来学习西方追求现代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哪些新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生材料所述深刻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