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材料:一些地方为追求高增长而拉资源、拼能源、拼环境,引起越来越多代表委员的忧思。

题型:填空题

题目:

材料:一些地方为追求高增长而拉资源、拼能源、拼环境,引起越来越多代表委员的忧思。7年来,全国因“圈地”减少了1亿亩耕地,人均耕地已减少到不到1亩半,几乎是上世纪中叶的一半;废水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七大江河水系四成水质为“劣五类”,七成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政协委员蔡述明发出了“经济增长决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我们必须要立足我国‘地大物不博’国情谋发展”的呼吁。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

(3)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我们在发过程中应该如何做?

答案:

(1)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能力;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

本题考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为此,要做到“五个统筹”。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