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迁就平庸》一文,完成问题。 迁就平庸 ①迁就平庸,已经是我们多年来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迁就平庸》一文,完成问题。

迁就平庸

  ①迁就平庸,已经是我们多年来的美德了。

  ②一个演员的戏很蹩脚,我们会说“她很努力”;一个画家作品很拙劣,我们会说“他孜孜不倦”;一个诗人诗歌写得差,我们会说“他是个好人”;一个运动员(或一个运动项目)比赛成绩很不像话,我们会说“他(他们)已经尽力了”。

  ③有一句很典型的流行语,叫做“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不错,是不容易,所以没有什么可埋怨的,更没有什么可批评的。

  ④但是世界并非平庸者的舞台。只有平庸者才体谅平庸者,在他们的彼此安慰中,世界就离他们远去了。在一个为平庸辩护的社会中,我们注定了看不到好电影,看不到好的画,读不到好的诗,当然,也不会有机会为竞技场上的胜利者欢呼。我们只是生活在“理解万岁”的自欺欺人的谎言里,甚至,连那些鼓吹“谁都不容易”的文章,居然也成了人人习惯吞咽的粗劣快餐——这样的恶劣文体、比喻、句型,面对像垃圾一样污染汉语写作的“新词”“俚语”“口头禅”,我们竟然麻木不仁,任凭它们在报章杂志中横冲直闯,践踏我们的思维,降低我们的口味和标准。一句话,因为迁就,我们日益生活在一个低质量的文化环境之中。

  ⑤世界的聚光灯总是打在优秀人物和胜利者的身上,只有平庸者才惺惺相惜,为自己的弱小寻找理由。平庸者当然有平庸的权利,但平庸者的声音不应该成为主流——演员、作家、画家、运动员,这平庸的大军,如今把我们包围了,他们永远是嘉宾、新闻焦点、被采访者、传主和制造故事的人,可是他们奉献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有何理由受到我们的爱戴?如果他们没有好作品,如果他们只是失败,他们就不配被我们谈论!让“理解”见鬼去!我们需要的是突破,是真正的天才加努力,是胜利,是对胜利的渴望!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强者出现,弱者就会冒充强者,这才是世界的悲哀。

  ⑥一种迁就平庸的文化是注定要走向衰落的,我们已经处在这种危险的处境里。其一项竞技的失败也许只是局部的失败,但是当类似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改变,始终不被尖锐地提出,始终得到保护,那么,这种失败就将是一连串的命运。我们不应该向劣质的事物和人物致敬,哪怕再“不容易”,我们也决不迁就。

1.读罢全文,请你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语句概括作者在文中表明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就平庸,已经是我们多年来的美德了。”这句话加粗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有平庸者才体谅平庸者,在他们的彼此安慰中,世界就离他们远去了。”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④段,请另写出一个像“理解万岁”“谁都不容易”等在作者看来是垃圾一样的表现出对平庸的迁就的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有着“温良恭俭让”的文化传统,读了本文,你对这一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呢?请写下你的看法。(注:“温良恭俭让”代表着我们善良宽厚、谦谨礼让的民族文化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迁就平庸。

2.列举各种迁就平庸的表现——剖析迁就平庸的危害——总结全文,提出“我们不应该向劣质的事物和人物致敬,哪怕再‘不容易’,我们也决不迁就”的结论。

3.“已经”一词,表明对平庸的迁就,早就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里起强调作用,因此不能删去。

4.如果平庸者自甘平庸,没有了上进、进取之心,那么,他们就不会成功,也不会取得胜利,甚至被社会或时代抛弃。

5.提示:已经不错了(已经够好了),不完全是他的原因,大家都是普通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学会宽容,换位思考等。

6.“略”。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不知不觉,春风已经踏着轻盈的步伐走近了我们,近了!近了!我仿佛已经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不光是我一个人,所有的植物、动物都感受到了。    

      “竹外桃花三两枝”,看,桃花、梨花、迎春花……像比赛一样竞相开放,那红的像火、黄的似霞、白的如雪,真是繁花似锦,闭上眼睛,一阵阵的馨香迎面扑来,让人陶醉。细听,蜜蜂们已在辛勤地工作,嗡嗡地飞来飞去。蝴蝶也不甘寂寞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杨柳姑娘披着长长的头发在春风中婆娑起舞,那美丽的舞姿,那轻盈的步伐,仿佛要飞起来,清澈平静的流水倒映出她多姿多彩的身躯,岸上的绿草和鲜花倒映在水中,水底仿佛是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春天的日子多美好啊!早晨春光透过树梢,洒在五光十色的画檐上,湖面上红绿相映的倒影随着微波荡漾,和三三两两的小舟构成一幅极美的图画,让人情不自禁地赞叹一句:“春天,真美啊!”     

1.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2.第2,3自然段都描写了哪些事物?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是       代诗人____的《                》中的句子,它的下句是                           。  

4.请你写出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随着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低碳经济”开始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为此,国家将通过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等一系列措施,淘汰一批炼铁、炼钢、水泥、焦炭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并逐步关停并转一批小火电机组。与此同时,国家还将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材料体现了国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