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儿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题型:材料题

题目:

20儿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1)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这一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下面是2010年11月19日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试从政治、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海峡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

(4)请你谈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峡两岸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8/4fb04354415c4417ff5a1b5106b1fdc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4分)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鲈鱼”句: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