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变”,下列与之相符的表现

题型:选择题

题目:

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变”,下列与之相符的表现有(   )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强,农业经济结构变迁,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②工商业城镇兴起,劳动力市场出现;③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转变;④从人身依附关系向经济关系转变;⑤从重农抑商向工商皆本转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7/b5f6afad42c873a7e5f55a466d66928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①银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再生产顺利进行。②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农村经济活动的信息,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③银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然后能改(过:过去)

2.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心志     行拂乱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出淤泥不染

C.舜发于畎亩中    宋何罪

D.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贤材人远矣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 * *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