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分)20世纪的中国发生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阅读下

题型:改错题

题目:

(20分)20世纪的中国发生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确实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请写出孙中山为辛亥革命所做的重要革命活动史实两例。(2分)

材料二 2013年12月26日,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 * * * * 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毛 * * 同志诞生120周年,2013年11月16日,中国邮政发行《毛 * * 同志诞生120周年》纪念邮票。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感知毛 * * 的丰功伟绩。

(2)毛 * * 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2分)

(3)毛 * * 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巨变,是指什么?(2分)

材料三 为纪念邓 * * 诞辰110周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视剧《邓 * * 》正在热拍中,将于8月22日登陆央视一套。

(4)邓 * * 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哪些问题?(2分)

(5)从三位巨人身上,我们学习到他们共同的品质是什么?(2分)

答案:

(1)建立兴中会;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武昌起义等(两点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 * (2分)。

(3)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分)。

(4)实行改革开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任意两点,2分)。

(5)救国救民,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精神;胸怀祖国,忧国忧民,为振兴中华的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不怕挫折,意志坚强,顽强斗争,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不屈不挠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等。(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

题目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孙中山为掀起辛亥革命进行的一系列事件的史实,是基础题。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国内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领导武昌起义等。

(2)此问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 * ”的道路这条道路形成过程的理解掌握。1927年毛 * * 领导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失败后,放弃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 * ”的革命道路。

(3)此问较有难度,综合性很强。历史性巨变,考查的是毛 * * 领导的历史事件中,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事件。1949年毛 * * 领导成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对于中国是一次巨大的改变;1956年毛 * * 领导完成了三大改造,在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巨变。所以由毛 * * 实现的第二次巨变就是两个: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此文考查的是邓 * * 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提出了那些观点见解的史实。邓 * * 提出改革开放政策,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等。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 * *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基本问题。1992年邓 * * 到南方视察,解决了姓“社”不姓“资”的问题等等。

(5)此问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需要从三个人身上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从这些事迹中找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他们三个都是为中国强大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毛 * * 领导新竹主义革命,邓 * * 的改革开放,所以他们身上有为振兴中华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他们都遇到过挫折,在救国的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体现了他们不怕挫折,意志坚强,顽强斗争,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的不屈不挠精神;他们所提出的观点,走在时代的前列,体现他们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的精神。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关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