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展现了一幕幕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又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题型:材料题

题目:

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展现了一幕幕的人们的生活场景,又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画作《姑苏繁盛图》描绘了“……入姑苏郡城。其间……渔樵上下、耕织纷纭、商贾云屯、市廛鳞列……”图中人物摩肩接踵 * * 攘往者多达12000余人;河中船帆如云,近400条;文化戏曲场景十余处,充分展示了清朝兴盛时期苏州高度文明的盛况。

(1)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如此繁华的经济状况为何没有促进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2)材料二描述的场景发生在哪个世纪?与电力时代相比,这个时期西方的发明之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下表是某个家庭l970年的有关材料: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深受苏联影响。材料三中的票据体现了斯大林体制的什么内容与弊端?为了解决材料中的问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努力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前30年比后30年好。

(4)请就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中国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传统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及其影响;传统的伦理道德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精神武器。

(2)18——19世纪。特点:一线工人的经验总结。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与织分离)。

(3)内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消费品短缺。努力:大力推行改革开放。创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第一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失误。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 * 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济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了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政治方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建和逐步完善。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纳税人2005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900万元,当年“营业外支出”账户中捐赠支出为50万元,其中10万元是通过全国老年基金会向福利性的敬老院提供的捐赠,10万元是通过该纳税人的主管行政机关向某红十字事业进行的捐赠,30万元是通过教育部向某高校研究开发经费的捐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调整额是( )。

A.不需调整

B.28.5万元

C.21.5万元

D.27.9万元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