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雾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秋冬时节,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低层大气中出现的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中,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越多,反之越少。白天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在大雾天气,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汽车、船舶等也因能见度低而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雾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危害。如果连续数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生长,诱发病害。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雾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活动,就会吸入雾中的这些有害物质,从而可能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④既然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它呢?

  ⑤针对雾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的雾滴以提高能见度的方法。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粒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的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2年12月,陕西就曾通过播撒液态二氧化碳来改变雾的存在形式,使其变成雪后降落。经过现场勘察,在第一次作业20分钟后,距离作业现场下方1.2千米处开始降雪,降雪时间持续约3小时。降雪后有效区域内能见度由原来的不足20米增加到了300米。(选文有改动)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1)陆(  ) (2)慢(  )

2.用自己的话概括雾是怎样形成的。(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中划线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雾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⑤段所举的陕西消雾的例子属于人工消雾的哪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7/563fc038e14f7810df47ec5e65e3c02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B考查部分倒装。Never是表否定意义的词,放在句首时,句子谓语要部分倒装,排除C,D;根据never和before,可知句子应该用现在完成时态,所以选B。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某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出现不稳定、不平衡的现象,表现在个别施工现场时好时差,有的项目管理好、有的项目管理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问题,通过本次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使本企业来学习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懂得了没有好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就没有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为检验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学习效果,请回答如下问题:

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施工现场各个部门(包括分包单位)与人员岗位清晰

B、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能够落实到有关部门(包括分包单位)和负责人

C、施工现场各个部门(包括分包单位)与人员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合理、有效,目标明确

D、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能够确保良好的运转状态

E、施工现场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能够有机的联系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