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抗生素还能“抗”多久? (1)从上世纪40年代起,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抗生素还能“抗”多久?
     (1)从上世纪40年代起,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肺炎、伤寒、脑膜炎、白喉等已不再是致人死地的绝症,抗生素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引发这些疾病的细菌制服,70年代末,一些医学家豪迈地宣称:“人类消灭传染病已指日可待!”但正是从那时起,病原细菌开始了猛烈的反击。以最常用的青霉素为例,上世纪70年代以前,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几乎为100%,而现在这个数字已降到20%以下;80年代初期,几乎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能被青霉素杀死,而到了90年代后期,50%的菌株已经对青霉素毫无感觉,其他抗生素面临的情况也不乐观,大量耐药菌株滋生,一些已经被降服的病菌又开始夺人性命,这一切使医学家们深感头疼。
     (2)细菌重新在这场战争中掌握主动是由于它们获得了抗药基因,这些基因指令细菌在生理功能上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来对付抗生素,比如分泌一些让抗生素失去活性的酶,改变细菌膜的通透性以便将抗生素拒之体外,倘若抗生素进入细菌体内,某些细菌还能在自己的细胞膜上安装一个分子泵将抗生素排出体外,或者改变抗生素的作用点以使其找不到攻击的目标。在这些战术面前,许多抗生素已显得力不从心。
     (3)细菌是如何获得这些抗药基因的呢?这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它们自身基因的突变,在一个细菌群落中,极个别细菌的基因可以发生自发的改变,从而使它们具有了抵御抗生素的能力,当这群细菌遭遇抗生素攻击时,这些具有突变基因的细菌就会逃过劫难存活下来,当条件适宜时,它们再迅猛繁殖,并且可以将这些基因传给它们的子孙后代,新生代的细菌自然都是耐药菌株了,这就是所谓的抗生素筛选效应,即耐药菌株在接触抗生素以前就存在了,抗生素只是把它们“筛选”出来了,这实际上与人们的直觉相悖,人们的直觉以为细菌是在接触了抗生素后才发生了抗药性的变化。细菌另外一个获得抗药基因的途径就是质粒的传递,质粒是细菌体内一个很小的环形DNA,它能携带包括抗药基因在内的一些基因,带有质粒的细菌可以将质粒复制传递给没有质粒的细菌,这样一个细菌群落很快就都能抵御抗生素了。
     (4)耐药菌株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却大大加速了耐药菌株的迅猛滋生。自抗生素问世以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就普遍存在,到今天是越演越烈,抗生素药物在各种药物中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滥用抗生素无异于玩火”,虽然医学家早就警告人们,但大众却置若罔闻,这才短短数十年人类便引火烧身。
     (5)一些医学界人士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再让目前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人类将很快进入一个对付病原菌无药可用的时代,即所谓的“后抗生素时代”,这绝非危言耸听,现在,一种抗生素的作用周期越来越短,而要从自然界中分离到一种新的抗生素却越来越难,这也许昭示着一场噩梦的来临,人类能否躲过这场噩梦,一切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1.这篇文章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抗生素治疗作用减弱的原因。一个方面是细菌自然产生耐药菌株,另一
     个方面是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3)段,说说什么是“筛选效应”。
     筛选效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分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在这些战术面前,许多抗生素已显得力不从心。
          “这些战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能否躲过这场噩梦,一切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为什么说取决于“今天人类的所思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通过比较“杀菌率”,说明了病原菌反击抗生素的猛烈。
     B.细菌获得抗药基因主要途径是“基因突变”和“质粒传递”。
     C.病原菌是在接触抗生素以后才发生抗药性变化的。
     D.第(5)段,“后抗生素时代”人类将无法利用抗生素抵御病原菌。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7/48476ef3a4ef06d37a20d847dc909b3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解析:自动变量是函数体或分程序内定义的变量,它的作用域在所定义 的函数体内或分程序体内。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易中天:浅思维的成功

①最近,易中天成了一个新的引人瞩目的文化热点。他从一位学者突然变成了超级明星,受到追捧。易中天确实是红透了半边天,人们对于易中天的成功有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易中天的成功正是一种“浅思维”的成功。

②“浅思维”是八十年代中期刘心武创造的一个词,他当时用这个词指计划经济后期,不少青年的简单化思维方式。到今天,这个词早已被忘记了。不过我觉得它的字面的意义还是很有用的。我用它来指一种不同于感性的生活经验,又不同于理性的思考的特殊的思考。我觉得这种“浅思维”有点接近康德的“知性”的观念。它相当切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是学院的高高在上的学理诉求,也不是一般大众文化的感性的诉求。它让我们从“知识”中获得用来应对人生的具体而微的策略和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太高蹈的分析,却自有其值得回味的妙处,它不需要高深的学理的展开,却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找到一块自己的独特的园地。其实这种“浅思维”文化的兴起是一个新的时代的标志,这里的“浅”并无褒贬的意思,仅仅是和“深”不同的东西而已,没有高下之分。

③这种“浅思维”其实有两个关键点:首先,这种浅思维乃是对知识的巧妙的“软”性处理,将知识变为有趣的叙述和充满具体可感的素材,故事是这类思考的核心,浅层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是这类思考的支柱。只需浅出无需深入,只要攻其一点,当然不及其余。引人入胜的趣味和漂亮的表达是这些浅思维的外壳。形式当然大于内容,也必然让这样的文化形态有其完全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的宏大叙述的新的特点。传道启蒙自然已被和大众的热闹的互动所取代,高高在上的宣讲已被热热闹闹的签售所替代,现代的大叙事已被后现代的碎片所覆盖。

④其次,这些“浅思维”的思路其实也切切实实地契合了当下的问题,今天的“后小资”的“草根”们并不仅仅需要感性的宣泄和满足。他们其实相当见多识广,通过互联网知道许多事情,文化水准比起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群众”高多了,所以他们今天需要每种“有用”的“知性”的文化,光靠“超女”“好男儿”的感官满足还是不够的。用“浅思维”的文化来启悟自己的人生,迎接市场化下让人感到相当严峻的挑战是易中天流行的大背景。“浅思维”的好处在于切近生活经验,有感而发,局限在于康德所说到,它是“幻觉的家乡,在这里有许多浓雾和许多迅速溶化的冰山,造成了远方有海岸的假象,不断以空幻的希望迷惑喜欢冒险的水手。”当然也会帮助大家交流,让人在饭桌上和酒吧里避免成为没有话题的乏味之人,这也是另一个方面的价值。

⑤浅思维的运作依赖电视的有力传播。易中天的崛起是电视的功劳,易写了许多也是相当有趣的著作,却并不流行,电视的平台将易中天变成了新的偶像。没有电视,就不可能有易中天的火爆。易的讲课有点“说书”的淋漓痛快的风致,又有一点教书先生的博雅,可以提供和一般感性满足不同的有趣的电视经验。我们总是议论电视搞不了文化,读书节目总是办办停停。易中天以学者现身说法,崛起为电视明星,的确是个奇迹。现在看来,电视不是不能走“文化”路线,只是这文化路线自然有其自己的限制,当年的读书节目的困扰其实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和观众结合的点,也就是没有“浅思维”的发挥。

⑥然而在今天,电视里的名声却仍然需要“后小资”的“草根”在互联网上的追捧才可能广为流传,网络的“草根”的支持才使得易中天成了今天最为引人瞩目的明星。当然原来作为电视观众的较老的一代还有自己的原来的影响,但毕竟是新的“草根”的作用让易中天脱颖而出,在文化市场上有了这么引人瞩目的表现。

⑦这种“浅思维”的文化,自有其独特的价值,也有值得反思的问题。但它在今天的流行毫无疑问说明了当下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17.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当年的读书节目没有“浅思维”的发挥,没有找到自己和观众的结合点,可以想象这类节目往往陷入困境。

B.从易中天成为电视明星的例子看来,电视走“文化”路线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关键问题是把握好媒体的特性。

C.今天的“后小资”的“草根”们需要每种“有用”的“知性”的文化,而“超女”“好男儿”的感官满足是没有用的。

D.易中天讲课的风致和博雅,可以提供和我们习惯的电视剧或者歌星的演出一样的感性满足所不同的有趣的电视经验。18.请联系③④段内容概括“浅思维”的两个关键点。(6分)

19.文末作者说“这种‘浅思维’的文化,自有其独特的价值,也有值得反思的问题”,请另举一例,说说可“反思”的问题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2岁男童因发热6天,皮疹3天入院。发热为弛张热型,用退热药有暂时效果。皮疹为全身性淡红色斑丘疹,患儿烦躁不安。1个月前邻居小孩患"麻疹",8个月时接种麻疹疫苗。体检发现:结合膜充血,唇和口腔黏膜鲜红、干裂,未见柯氏斑。左颈淋巴结2个,2cm×2cm,质硬,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不肿大。四肢远端硬性肿胀。WBC12×10/L,N0.81,L0.19。血培养:无菌生长。

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是()

A.糖皮质激素

B.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

C.静注丙种球蛋白

D.静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

E.糖皮质激素+静注丙种球蛋白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