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97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用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一句交代了克隆绵羊的艰难?把它完整地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第二段运用设问句形式,起到了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克隆羊”的诞生,其可贵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文字中的两个“立即”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7/0b0ab3de7ce3bcb5a159469333e6a74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前5min行驶了1200m,则该段的平均速度为:t1=5min=300sv1=S1t1=1200m300s=4m/s;中途8km的平均速度为:S2=8km=8000m;t2=0.5h=1800sv2=S2t2=8000m1800s=4.4m/s;全程的平均速度:S=1200m+8000m+1000m=10200m;t=3...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