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30分)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图三: 注:幸福感的拥有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

题型:论述题

题目:

(30分)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图三:

 

注:幸福感的拥有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和生存状况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主观确认。      

——摘自CCTV《2010年中国人幸福感调查报告》

材料二:在今年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庆宣示要成为“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杭州最具幸福感城市,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大多数公共文化场所已陆续免费开放。这意味着将有更多公众走进文化艺术殿堂,感受文化魅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这些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在美术馆,欣赏中外书画大师的作品,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科技展览馆,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越,享受精神愉悦,接受文化熏陶。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6分)

(2)依据材料一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条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途径并分析说明理由。(13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说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文化价值。(11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6/c2903f6a2ca3069ef237fb87846f6bb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