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理解。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理解。

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但是,想不想在酷暑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它所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测”,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天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与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研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9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凭啥判断下一个季节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

2.第1段开篇用了一个___________句,能否改成其他的句式?为什么?谈一谈其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第3段给“短期气候预测”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运用___________说明方法。

5.第7段中回答了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两大功绩:(1)___________(2)___________。

6.本文的说明顺序为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6/99fb3283f73e6951b596a97a2b21d79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A题目分析:“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延长生命是指使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所以答案选A。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中国公务船连续几天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执法,并且首次在执行渔业管辖权时,将附近一艘中国渔船上的3名渔民带上渔政船。日本方面急了,外务省要求中国驻日使馆对有关行为作出说明。

B.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熔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C.由于这是进入汛期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城乡部分路段积水,市交警支队领导亲临直播间坐阵指挥,通过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即时调整警力,疏导交通。

D.李双江曾经在医院看望被儿子李天一殴打的夫妇时,深深地掬躬说:“一定会给个说法,不会放纵自己孩子犯的错。”时隔一年,又爆出李天一轮 * * 事件,不知这回李双江又将给出怎样的“说法”。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题

(12分)

(1)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电流的强弱

(2)为减小纸带因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改用6 V直流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褶的纸带

D.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褶的纸带

(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用刻度尺量得AB=1.50 cm,EF=3.10 cm,可估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由此可进一步求出打下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