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8分)民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

题型:综合题

题目:

(28分)民生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这些过剩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因此,江南地区的人民为了应付严峻的生计问题,一方面不断围垦湖田,另一方面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出路。这一地区种植棉花和从事棉纺织业,就是以副养农,这种棉布生产相对独立的行业,因为需要较大的生产规模,而吸引了大量的雇佣人员……种桑养蚕产丝是江南农民的另一主要副业,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盛泽就是因丝织业而繁盛壮大的巨镇,到康熙中期发展到“居民万有余家”。

——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1912—1939473077396
材料三  1937年7月22日,通过《班克里德—琼斯农场租佃法》,并据此成立了农田保障局,农田保障局的任务是帮助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资助小农保存其土地,或撤出瘠地,并帮助农业季节工……它还帮助农民清除债务。1938年,通过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小麦等五种主要作物的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面临哪一严重的社会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化解这一问题的相关措施所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余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哪些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产生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整顿农业的特点和直接目的。(6分)

(4)民生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涵义是在一定社会阶段人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结合上述材料,简述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6分)

答案:

(1)问题:人多地少,民众生计严峻。(2分)

影响:不断围垦湖田,造成对生态的严重破坏;(2分)从事副业生产,促使棉纺织业和丝织业等手工业的发展迅速;导致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一定变化;催生了一批城镇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趋势:外迁谋生的人不断增多;迁居地域由他乡农村转向城市、国外;谋生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或答“由迁居他乡种地到城镇、国外从事工商业活动” 。)

原因: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衰落;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乡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国门洞开,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国内战争和政局的动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导致大量乡民出国谋生。(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特点:通过国家立法和设立机构来加强国家对农业的干预。(2分)

目的:保持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防止农民破产;(2分)定额生产,防止农产品过剩。(2分)

(4)此题采取分层评价的办法,按照以下三个递进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所写答案与材料反映的信息、与民生问题没有任何关联,得0分;

第二层次:提出了1~3个符合题意的恰当途径或措施,如回答“转变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对外扩大交流”、“国家制定政策”等,但没有对每项措施进行说明,给1~3分;

第三层次:对三则材料进行了提炼,提出了3个符合题意的恰当措施,并且进行了较好分析、说明的,如回答“转变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出路”;“对外扩大交流,扩大就业,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将丰富民众生活,改善民生”、“政府出台良好政策进行帮扶和引导,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等,给4~6分。

题目分析:(1)从材料“明清之际,中国人口快速增长,这些过剩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可以看出江南地区人口增长很快,带来了人口压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方面不断围垦湖田,另一方面不得不从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出路”。这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个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2)从表格可以分析得出,这百余年间,民众外出谋生的增多,外出地区主要是越来越倾向于海外,且从事的行业多样化。其原因可从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思想的解放和对外联系的增强等角度进行分析(3)罗斯福新政期间对农业的干预主要是以立法的方式进行的。直接目的可以从材料“帮助农民成为土地所有者,资助小农保存其土地,或撤出瘠地,并帮助农业季节工……它还帮助农民清除债务”进行分析。(4)此题是以小论文的方式进行的考查。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