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现代文阅读 ①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在园林建筑中,窗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现代文阅读

  ①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在园林建筑中,窗子,楼、台、亭、阁,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就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上排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也就是从一扇窗子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⑤颐和园的一座楼上有一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颐和园还有一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⑥中国古人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⑦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

  ⑧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就是“借景”中的“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⑨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

  ⑩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无论是借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根据《空间的美感》)进行改写)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说明我国园林建筑 “处理空间的艺术”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仔细阅读文章③④段,请你概括出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⑦~段说明的内容,说说下面的园林分别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处理空间,并结合原文内容简单加以解释。

A.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拙政园中的枇杷园,全园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又把空间分割成三个小院。

B.怡园东西狭长。东面以庭院建筑为主,缀以花木峰石。西面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木及建筑。在东西两部分景致中间,建有一道复廊,复廊墙壁石饰有花窗,从花窗中看东西两面的园景,显得特别的幽深曲折;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6/5c339e405a8667a80298dfb33d4a295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垂柳,没有松柏的挺拔,没有梅花的孤傲,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什么是多情。小草,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身躯的伟岸,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什么是顽强。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