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看云识天气》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看云识天气》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 * * 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睛,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红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睛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下面关于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云上的光彩。

B.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C.介绍晕、华、虹、霞的特征。

D.说明谚语识天气的作用。

2.下面关于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下定义

D.作比较

3.下面关于这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分别介绍了四种云上的光彩产生分布情况、色彩和天气征兆。

B.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C.晕、华、虹、霞这四种云上的光彩,其形状都是弧形。

D.文中引用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6/5af05286aef5e5692972dc2b9dfa384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测量地面对排球的作用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需要通过转换,即用到转换法.需用的实验器材有:一台秤、脸盆、水、白纸、排球.实验步骤:把纸放在地面上,再把排球浸湿,击在纸上,则会在纸上留下一个圆形的痕迹...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4.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___________________。(闻一多《也许》)

6.那榆荫下的一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居。夫唯不居,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二章)

8.知人者智,___________________。胜人者有力,___________________。知足者富,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二章)

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在景物和节令的描写中蕴含着人的情思及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牧在《赤壁》中以其独到的见识,慨叹历史英雄成名的机遇,表达自己生不逢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在遐想中将思念之情化为重逢的希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马是画家的爱物,亦常走入文人的笔端,在许多古诗、词、曲中都留下马的足迹,请从中选取你所熟知的含“马”的连续两句,并注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或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