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实验的步骤包括: ①暗处理②选叶遮光③酒精脱色④清

题型:解答题

题目: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实验的步骤包括:

①暗处理  ②选叶遮光  ③酒精脱色  ④清水冲洗  ⑤滴加碘液  ⑥观察变化

(1)酒精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______.

(2)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______.

答案: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③酒精脱色→④漂洗→⑤滴加碘液检验→⑥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1)③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2)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故答案为:(1)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2)淀粉.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五、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人以自己的活动作为[a],来调节和控制他跟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我们现在谈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那种劳动。蜘蛛结网,颇似织工纺织;蜜蜂用蜡来造蜂房,使许多人类建筑师都感到惭愧。但是,就连最[b]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要高明,因为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他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同时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这个目的就给他们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方法规定了法则(或法律)。他还必须使自己意志服从于这个目的。这种服从不仅在一些零散动作上,而是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各种劳动器官都要紧张起来,还要行使符合目的的意志,具体表现为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劳动的内容和进行方式对劳动者吸引力愈少,劳动者愈不能从劳动中感到运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各种力量的[c],同时就愈需要加强集中注意。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文开宗明义地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都参加的一种过程”,说明主体和客观都不可偏废

B.用蜜蜂造蜂房的例证来说明人的劳动也有无意识性

C.原文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在劳动生产之前心里已先有蓝图。有了观念和目的,而这个目的就规定了劳动的方式和方法的的法则

D.文章说明了各种劳动器官的全面合作,都要紧张起来,这就表现为“注意”或“聚精会神。”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