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17分)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

题型:综合题

题目:

(17分)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了怎样的重大的政治变革?(2分)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层面概括当时中国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因素。(2分)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到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3)概括材料三中“癸卯学制”的特点。(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壬戌学制”颁布的背景以及进步性。(不得摘抄原文)(9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6/09b7919de906e27fa3c0c6d262823fb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补全对话,情景问答
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全下列对话。
A. Yes, I've got a map.
B. Neither will I.
C. That's a good idea.
D. Ye, that's right.
E.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F. What kind of animal will we see there?
G. What kind of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A: We have to meet the others at 8:30 at the reserve (自然保护区), don't we?
B: 1_______
A: Do you know how to get there?
B: 2_______ It will take us about two hours to get there by bus.
A: 3_______ B: It's an area that protects lots of different animals.
A: 4_______
B: I'm not really sure. I know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birds there and I'm going to take my camera 
    with me.
A: 5_______ What clothes are you going to wear?
B: Well, if it's wet, I will wear my strong shoes and take my raincoat with me.
A: So will I.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