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

题型:综合题

题目:

(20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11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 上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9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4/4b001648748f733daaf0e52cba65c3d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解析:因为余额在借方,说明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赔付时就要在受损材料的计划成本上加上该科目的借方余额,即应赔付50+100=150(万元)。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