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科学。

题型:填空题

题目: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科学。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4/199dd71e98866d8bbe05d81bdbbf381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不,不是一切都象你说的那样!题目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内容合理,比喻贴切;不能脱...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该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问题。

省(直辖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甲省7.177.15
乙省7.317.02
丙省6.837.79
丁市1.321.72
小题1: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B.人口流动量大

C.经济发达

D.人口大省小题2: 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小题3: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市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吧。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女性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一动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一动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男人”和“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对于“美女”一词滥用的现象,作者的态度是()。

A.愤怒

B.幽默

C.悲哀

D.无奈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