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题型:改错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 * * 衙门原函》

材料二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自序选(梁启超)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和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4分)

(2)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李鸿章和梁启超外,请再分别写出一位两则材料述事件的代表人物。(4分)

(3)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他们以              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                  工业。(4分)

(4)把两则材料所述事件作为一个单元,你认为该单元的标题应该是什么?(1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3/ba7201bdb9980caaf85e9ab469010b9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小题1: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巨绅家将嫁女  适:正碰上    B 又出示阖城户口各归第宅  谕:谕告

C乃嘱吏目   阴:狡猾          D 过午二人   得:抓获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曰

C.以待饥者而食之

D.学而不思则罔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无术”反衬了于成龙破案如神,迅速破案又表现于成龙不仅机智而且勇敢的特点。

B.于成龙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充分利用做贼人心虚的特点。

C.二人多次出城,本因有急事,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D.盗贼将妆奁席卷而去体现其利令智昏、贪婪特点,而他们竟想到着女装出城足见其狡诈。小题4: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杀黑龙以冀州             济:                ②寒暑节        易:         

③从而焉                        谢:                ④以玉人        示: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