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本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________通________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通________

     ③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________通________

2.判断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

     A.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正赶上(          )

     B.失期,法皆斩      法:按法律(          )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亡:逃走(          )

     D.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威吓(          )

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吴广认为能使人们响应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6.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一句的意思理解准确的是[ ]

     A.现在逃跑是死,起义是死,一起等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等待死期,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C.今天就要死了,发动起义也是死,坐着等死,不如为国家大事而死啊!

     D.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7.句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今闻无罪,二世杀之。     以为死,或以为亡。

     B.吴广以为。    足下卜之鬼乎!

     C.陈胜、吴广皆当行,为屯长。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D.陈胜、吴广谋曰:“今亡亦死……”     当立者公子扶苏。

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句中的“王”字是名词做动词用,是“为王”的意思。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与本句不同的是

[ ]

     A.置入所鱼腹中

     B. * * 身被坚执

     C.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

     D.夜火,狐呜呼曰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2/d882ffccd3d7c63256d87975b2d1b8c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B,C,D,E

试题推荐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材料分析概括题(15分)

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

①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2009年为82∶18。

②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

③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

④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

小题1: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小题2: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5分)

                                                 

                                                  

                                                     

小题3: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6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