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危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计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也。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1.试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反问句,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0/ed1acef9317024834f03c13545bd50b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解:4-2+X=-2  X=-4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

读俄罗斯的资料图回答问题。

(1)从地形图上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

(2)俄罗斯河流众多,但除伏尔加河外,航运价值都不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右图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工业多分布在_________丰富的地区。

(4)俄罗斯、日本两国自然地理特征存在巨大差异,请列举说明(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现在,大多数用后即可废弃的塑料罐上都贴上了用以说明塑料的类型或质量的号码(从1到9)。具有最低编号的塑料品最容易被回收工厂回收,因此用后被回收而不是被倾倒到垃圾堆里的可能性最大。具有最高编号的塑料很少被回收。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拒绝购买那些包装在高编号的塑料制品内的产品,使不能回收的废物从长期来看显著减少。
下面哪一项如果正确,最能严重地削弱上面的结论( )

A.目前,收集、分类和回收被抛弃的塑料废品的费用要比用原材料制造的新的塑料产品的高。

B.许多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印在塑料容器上的号码。

C.塑料容器经回收后,编码几乎总是在增加,因为回收处理会使塑料产品的质量下降。

D.包装在最低编号的塑料制品内的产品通常要比那些包装在较高塑料制品内的产品贵。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1甲),看到手指______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1乙),看到房屋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1)首先,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2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2)点燃蜡烛后,王聪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

(3)王聪在图3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_____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移动.

(4)王聪在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像

的大小

4013.5缩小
3015缩小
2020等大
1530放大
10光屏上没有像
8光屏上没有像
【结论与应用】

①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______.

②在最后一次实验中,物距为8厘米,王聪从透镜的______填“左”或者“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_镜.

③王聪在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_____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______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④王聪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应当向_____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