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

题型:问答题

题目: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发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于是,他们对此展开探究:

(1)提出问题:什么物质是该反应催化剂?

(2)设猜想与假设:下面是组内两位同学所作的猜想,请你完成小华的猜想.

假设一:小芳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假设二:小华同学:铁钉里的______是H202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Ⅰ:把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加入到装有10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假设一成立

实验Ⅱ:取10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并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试管口,观察现象.

无现象

假设二______

(填“成立”或“不成立”)

(4)讨论交流: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芳的“实验I”还不能够确切的说明氧化铁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

气的催化剂,理由是:______.

请你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证明其中的某一点理由:______.

(5)反思与评价:

小强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验Ⅱ”中一直没有现象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试管中也出现了气体,小强觉得很奇怪,你能猜想其中的原因吗?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0/2a64b86bbc83dbf35077589581c5e3f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消失的油布伞

马卫巍

(1)油布伞消失了。

(2)我翻遍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它的影子。那是一把重重的油布伞,闪烁着斑斑点点的水渍,有些发黄,也有些昏暗。整把伞飘荡着一种淡淡的味道,像槐花的清香,又像田野中蒲公英的气息。

(3)油布伞本应是油纸伞才对。油纸早在多年前已经烂掉,北方干燥的天气使它过早地夭折。一面淡青色的油纸,几笔水墨,便勾勒出了江南娇美柔情的女子。山在远处,树在远处,思念也在远处。时间将油纸撕裂,将水一般的女子撕裂,将遥远的山与水撕裂,也将梦里的爱情撕裂。撕裂所有的一切,伞柄与伞骨竟然有些狰狞。没有伞面支撑,伞骨好像风雨中漂泊的孩子,零零散散地遗落在院子的每个角落。

(4)奶奶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条伞骨捡起,穿插在伞柄上面,然后用自制的油布,慢慢地把它支撑了起来。当然,这把伞也一下子变得丑陋无比。在我眼中,奶奶亲手把一个水乡的美丽女子变成了加害白雪公主的老巫婆。见证美丽到消亡的过程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美丽应该永远存在,即便终会消失,也应该隐藏在心中。  

(5)但是,奶奶依旧很喜欢它。

(6)我曾记得,在每一场萧瑟的秋雨中,她都会撑起这把笨拙的油布伞,颤悠悠地漫步在巷子里。那些雨丝是往事的追忆,不停的降落下来,打入心扉。巷子的土墙经历了一个世纪,漫长而又幽远,她把自己埋在里面。有时候,爷爷也会陪着她出来,油布伞撑起了两个人的世界。他们曾在南方生活了十一年,在那里生了三个孩子。这把伞是生活的起点,风雨中,他们一路慢慢走来。爷爷尽量向外探着身子,大面积留给有点胖又有点矮的奶奶,伞面上滴落的雨珠打破了巷子的宁静,喃喃中,是他们两个人永远不老的秘密。

(7)燕子,燕子。对于这种景象,我一直把奶奶当成了一只燕子,一只年老的燕子。她跟随爷爷从南方来到北方,就再没踏出村子半步。大多时候,盘坐在炕头,戴着老花镜,双手勾着一种用棉线织成的花布。那双手布满了斑驳的陈年痕迹,是一条条干涸的河流。整个下午,奶奶把自己埋在窗子射进来的阳光里。爷爷坐在圈椅上面,听着马奚杨谭,听着梅尚程荀,偶尔,也有单田芳的评书。他的右手食指异常突出,不紧不慢地敲打着桌面,好像一只跃动的甲虫。一壶茶、两只碗,茗气弥漫了整间屋子。爷爷将一只茶碗端到奶奶近前,两个人便沉默在落寂的阳光里。

(8)油布伞就在桌子的一角,爷爷把它竖在那里,有些突兀。在屋子里,它的位置无疑是最高的,能够看到每个地方。锣鼓铿锵,丝竹之乐,都在伞柄与伞骨的折叠处形成经久不息的回响。茶的香气沁润了厚厚的油布,使它四周闪起了一圈光亮,平常时候,它会散发出一缕茉莉的味道。我相信,它记录了他们的每一句话。每条油布与伞骨接触的边缘,被奶奶用一种自制的麻绳捆了起来。麻绳是红色的,这种颜色和伞骨的暗紫色、油布的灰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即便是这样,依旧被奶奶布局得非常巧妙。

(9)不得不承认,对于这把略显笨拙的油布伞,我慢慢地觉得它好看起来。因为,每一个早晨,只要到了奶奶家,我都会看到它,它和爷爷、奶奶是同等的存在,不可忽视。有一次,奶奶曾对我说:以后这把伞会传给你,当你的成年礼物。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很认真,不是开玩笑的样子。我似懂非懂,但不敢正视她的眼睛。在奶奶等待我的回答中,我使劲点了点头。

(10)可是,这把伞终究是消失了。它不可预见地走到了别处。但我可以肯定,奶奶去世后,这把伞并没有同她葬在一起。在后来,爷爷曾多次望着油布伞怔怔出神,偶尔还会喃喃地说几句话。油布伞成了连接另一个世界的信物。

(11)巷子里没有了油布伞,冗长的过道就显得阴沉了许多,破败的院落遮蔽了所有,看不到沉落的夕阳。爷爷步履蹒跚地走出来,身后是一双空洞无期的双眼。一只蝙蝠慌慌张张的逃出来,撞入即将黑暗的天空,消失不见。这时候,我又闻到了槐花的味道、蒲公英的味道。天空中张扬着一根根巨大的伞骨,笼罩了整个世界。

(12)是的,那是一把油布伞,就是那把油布伞。

(选自2012年第7期《文学与人生》)

小题1:简析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一直把奶奶当成了一只燕子”?(3分)

                                                                                                                    

小题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小题4:煞尾的(12)段,渗透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小题5: 联系全文,概括“油布伞”的象征意义。(6分)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题

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青霉素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现有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分离并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材料用具:(略)

(2)方法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______培养基,另一种是______培养基,将这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种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3)请回答:

①.本实验配制的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

②.圆褐固氮菌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其与酵母菌在基因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__________。

③.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据此推测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④.生产上常用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放到土壤中,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