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男,32岁,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ml时,突然畏寒,发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男,32岁,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输血,当输入红细胞悬液约200ml时,突然畏寒,发热,呕吐一次,尿呈酱油样,血压10.0/6.0kPa(75/45mmHg)。该患者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种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

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溶血性输血反应

C.过敏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循环超负荷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10/0ac7759fd0e3a4d9e5b5a220ddae829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由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知,硫酸钠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100+19×100%≈17%,,而图中为20%,故答案为:Na2SO4.(1)两种假设,一为硫酸,则另一个为硫酸镁溶液,故答案为:MgSO4溶液.(3)根据它们的化学性...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递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粗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与之绝。  

A.甚矣,汝之不惠。    

B.乃入见。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行者休于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脑动脉瘤,医生把它形象地比喻为“颅内炸弹”,因为脑动脉瘤患者常常因突然颅内出血导致残疾或死亡。

各种因素引起的血压突然增高,是诱发脑动脉瘤破裂的主要原因,所以,过去预防脑动脉瘤破裂,常常从防治血压升高人手。在一张人脑动脉示意图上可以看到,颅底动脉环是脑动脉瘤的高发病区。

为什么人会产生脑动脉瘤脑动脉瘤为什么容易破裂多年的临床手术,得到了大量脑动脉瘤病体组织,对它们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在动脉瘤壁上有一种特殊的物质,通过分子水平的研究实验,发现是一种免疫酶,我们可以推断动脉瘤的发生、破裂是和免疫有关的。

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反应往往对人自身有保护作用,但有时免疫反应对人体自身也有害,免疫细胞会杀死外来有害细菌,同时也会杀死与这些细菌相结合的人类的正常细胞。还有一种情况,免疫细胞会杀死自己不认识的人类的正常细胞。这样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病、肾炎。人类脑动脉瘤的发生和破裂也与免疫反应有关。

研究人员对这种(囊性)脑动脉瘤组织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在脑动脉瘤壁上有大量免疫细胞聚集,免疫细胞可以产生一些破坏脑动脉壁的生物酶,正是这类酶可以使脑动脉的强度下降、鼓出,形成了脑动脉瘤。在鼓出部位,也就是在脑动脉瘤处,随着免疫反应的增加和生物酶作用的增强,免疫细胞破坏了脑动脉内膜的弹力纤维和中膜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被破坏后易破裂,使脑动脉瘤的壁越来越薄,最后导致脑动脉瘤破裂。

正确认识发病机理是有效防治疾病的关键。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这一研究成果,开拓了防治脑动脉瘤疾病的新方向。控制脑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对最终解除“颅内炸弹”,拯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控制破坏性免疫反应,提高相关生物酶的作用是最终控制“颅内炸弹”的重要措施。

下列对脑动脉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脑动脉瘤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B.预防脑动脉瘤应从防治血压升高人手

C.正确认识脑动脉瘤的发病机理是防治脑动脉瘤的关键

D.颅底动脉环是脑动脉瘤的高发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