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小西在老师的实验桌上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瓶塞未盖上,从残余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小西在老师的实验桌上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瓶塞未盖上,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或是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1)小西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_____.

(2)小西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_____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

(3)通过实验,确定瓶中物质后,小西还判断出瓶中所装的溶液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围绕此瓶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小西利用实验室的试剂展开了探究活动.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由此证明该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西所加的试剂是______

②欲证明变质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情况,请你帮助小西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探究步骤预计现象
______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溶液中尚存氢氧化钠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试液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609/e3e94bc54bd2f958479b21ed4579a3a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畜牧业界 化废为宝

管克江

       ①汽车尾气、工业气体排放、森林砍伐已被视为常见的气候“杀手”,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吃牛肉、喝牛奶也和全球变暖扯上了干系。

       ②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底一份题为《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说,畜牧业带来的温室气体超过了汽车、飞机等所有交通工具废气的总和,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报告说,开辟牧场、生产饲料、加工肉奶制品和运送产品带来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造二氧化碳的9%、甲烷的37%和氧化亚氮的65%;牧场是森林退化的主要驱动力,过度放牧导致20%的农场退化成沙漠;养牛还消耗大量水资源,生产1升牛奶需要耗费990升的水;肉奶制品生产过程的废物排放进入大海,形成了大片生物无法生存的“死亡地带”。

       ③畜牧业为什么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呢?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动物“排气”问题。所有的动物都会排放甲烷,这是动物体内的细菌消化食物的必然产物。奶牛有4个胃,所以它排放的甲烷更多,占动物排放量的75%。全世界15亿头牛加起来,便是一部庞大的“废气排放机”。《农业体系杂志》对爱尔兰的奶业进行研究,并计算了从饲养奶牛直至生产牛奶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发现每生产1公斤牛奶,就产生1.5公斤的温室气体。其中约一半气体来源于奶牛的直接排放--打嗝或放屁,11%来自于粪便分解。卡内基·梅隆大学对美国的家庭食谱做了类似分析,结论是每个家庭每年制造的温室气体是8.1吨。

       ④养牛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严重,引起人类对这一问题的广泛思考和研究。美国一个非政府组织致信前副总统戈尔,说既然主张环保就该停止吃牛肉,改吃素食。美国环保署正考虑一项建议,就是对每年排放温室气体超过100吨的设施征税。如果此举得以实施,养牛场就将被征税。

       ⑤虽然牲畜排出的气体对环境有负面影响,但是智慧的人类已迈出“变废为宝”的脚步,一些企业开始用动物的废气发电,这一创新之举令人欣喜。

       ⑥瑞典生物气体公司的发电方法,就是从被屠宰的牛体内摘取肠胃等内脏,然后发酵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组合体。这种气体被用作公交车燃料,也使得行驶当地的“阿曼达”号火车,成为世界上第一列完全以生产气体为动力的火车。美国太平洋煤气电力则建了一座沼气发电站,用处理过的奶牛粪便发电,供加州北部和中部的家庭使用。

       ⑦美国农业部已同奶牛界签订协议,通过利用奶牛粪便发电等方式,到2020年将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5%。美国农业部长维尔萨克说,这是政府和业界签订的第一个类似协议,具有历史意义。的确,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漫漫征途上,人类将不断书写新的传奇。(选自2009年12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中列出了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 

                                                                                                                                                     

2.为什么奶牛业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3.第⑦段说美国政府与奶牛业界签订了协议,这个协议包含的内容有: 

                                                                                                                                                        

4.面对养牛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人们设想或采取了什么对策?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